1月22日,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民盟广东省委会共同聚焦社会广泛存在的教育焦虑,共同递交关于推动广东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教育入口出口两头吃紧 中间承压内卷空前
民盟广东省委提交的提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徐勇、广州骏景小学副校长陈天兰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王飞共同调研。
提案指出,入口方面,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小学在校生人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仍在持续攀高。叠加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广东出生人口短期内迎来较大增幅,在2023年小学入学人数达峰,由此衍生初高中入学人数将逐年增长,将在2029年达新高,各地区特别是学龄人口净流入热点区域普遍面临学位保障压力;出口方面,广东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入学率约为1:1,即50%学生升不上普高,为了上一个好高中,家长孩子高度“内卷”只为将子女送入更有应试竞争力的初中。由此衍生了庞大的焦虑产业链,教培机构和自媒体处心积虑贩卖焦虑,安排各种补习培训超前学习。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执法力量较为有限,无法有效治理。
升学率决定为了孩子不得不伤害孩子?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提案指出,广东教育短视化问题严重。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广东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入学率约为1:1,即50%学生升入不了高中。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应试教育的机械训练等行为就变得有利可图。评价从手段变成了目的,内卷的根源就在于此。为了孩子不得不伤害孩子,为了短期利益不得不采取拔苗助长,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
提案指出,资源整合效果差,政府强烈改革意愿与政策落地效果之间存在差距。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政府负责制度供给和财政保障,但缺乏基于政策的理论解读、方案设计和实践指引,中小学改革实施效果不佳,且地域特色、学校特征、学情不同等造成改革实施成本上升,中小学有效实施改革能力不足。政府的制度优势、高校的理论优势、中小学实践优势整合不足,造成政策实施效果较差。
建议:科学预判入学洪峰 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提案建议,实行十二年制的义务教育是可以有效延缓当前教育的无效内卷、拔苗助长“鸡娃”行为的方法。十二年义务教育更能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高中三年级毕业,18岁,意味着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负责,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分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有之义。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也是应对未来适龄学生减少的有效策略。
民盟广东省委提案建议,广东各地迫切需要对小升初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分析,绘制小升初入学洪峰曲线,提前做好规划,多元化增设师资,并通过“三旧”改造、布局调整补位、盘活闲置校舍等方式改扩建一批公办学校,以应对入学高峰需求。但也要防范2029年小升初入学达峰后生源减少带来的长期师资人员冗余和资源浪费,在新建校舍和增加教师编制上科学、谨慎地预留弹性空间;通过集团化办学、系统帮扶、信息化赋能等手段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对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通过优质高中多校划片招生、分配小学初中强弱搭配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减少和缓解择校焦虑;建立并完善市级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扩大交流覆盖面,促进区域内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