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围绕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然而,“小升初”投简历、密考等“掐尖”现象仍然存在,让“双减”效果大打折扣,让家长们焦虑不安,该怎么办呢?
日前,广东省进入两会时间。民盟广东省委会在认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省政协大会提交了提案《治理小学升初中择校乱象 推动我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建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小升初政策,坚决斩断贩卖焦虑的利益链。
据民盟广东省委会调研,造成“掐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优质初中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学校“掐尖”招生行为屡禁不止,贩卖升学焦虑的利益链尚未斩断。近年来,“小升初”学位资源面临生育高峰的冲击,现有的“就近入学”政策难以满足家长对“上好学”的期待。同时,部分教培机构和自媒体打造焦虑产业链,从培训到简历投放到密考到高额学位赞助费,这令小升初甚至小学低年级家长都陷入焦虑境地;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执法力量较为有限,难以有效治理。
事实上,近年来南方都市报也针对“小升初”乱象展开调查,深挖投简历、密考等“掐尖”现象的根源,呼吁相关部门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坚决处置违规问题。
针对“小升初”问题,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扩大初中优质学位,推动各地加强对“小升初”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绘制小升初入学洪峰曲线,提前做好规划,多元化增设师资,并通过“三旧”改造、布局调整补位、盘活闲置校舍等方式改扩建一批公办学校,以应对入学高峰需求。但也要防范2029年小升初入学达峰后生源减少带来的长期师资人员冗余和资源浪费,在新建校舍和增加教师编制上更科学谨慎,预留弹性空间。通过集团化办学、系统帮扶、信息化赋能等手段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对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通过优质高中多校划片招生、分配小学初中强弱搭配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减少和缓解择校焦虑。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的小升初政策。完善小升初招生入学监督工作机制,公布招生咨询方式、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违纪举报渠道和完善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违规问题曝光机制和通报制度,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改进教育评价制度,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全过程纵向评价、发展性评价及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引导学校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坚决斩断贩卖焦虑的利益链。加强各中学校长的纪律教育,针对部分中学通过与培训机构组织密考等方式进行择优情况,按照“紧抓典型个案、力求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摸清这一违规操作的各方主体及其勾连机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清理整治,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加强教育监管部门执法力量,充分发挥“双减”工作联合协调机制作用,提高齐抓共管成效。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子女成长目标,注重培养子女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