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洋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迫切需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跃升,助推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民盟珠海市委会委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雷震聚焦海洋产业体系,带来“增强广东改革发展‘蓝色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
海洋经济是广东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经过认真地资料查阅和走访调研,雷震和民盟珠海市委会委员们发现广东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瓶颈,如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小、海洋金融创新不足、生态持续改善任务艰巨等。
为此,雷震建议,一是要持续做强“蓝色产业”,构筑结构更加均衡的海洋产业体系;二是要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充分发挥海洋优势保障粮食安全;三是要推动创新“蓝色金融”,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四是要不断提升“蓝色生态”,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业占到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84%。透过数据,雷震意识到,海洋产业中传统产业与高耗能产业过多,新兴产业与低能耗产业尚未成为海洋产业的支柱。
“建议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以及东西两翼均衡发展,用好港珠澳大桥,加快推进建设深中通道、深珠通道,聚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岸区位优势所发展的各类‘蓝色产业’。”针对海洋产业布局问题,雷震表示,可以加快创建蓝海科技产业园,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并加强深海渔业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探测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围绕“蓝色粮仓”建设,雷震提出可以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打造渔工结合、渔游结合的“海上粮仓”。同时,建议建立智能化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发展浅海贝类养殖、深远海养殖、种苗、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培育现代渔港经济区,打造集现代渔业生产、海产交易、海洋旅游等为特色的渔港综合体。
如何金融赋能新兴海洋产业、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增强产融结合发展?雷震认为可以充分运用港澳金融市场和资源提升“蓝色金融”创新能力,支持优质涉海企业运用港澳、深圳等境内外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同时,鼓励特色金融机构或专营机构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落地,推动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
“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绝不能抛之脑后,美丽海湾建设仍任重道远。”雷震表示,不断提升“蓝色生态”才能助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完善入海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非经营性公共海滩保洁体系与管理维护体系,构建海漂垃圾收集、打捞、运输和处理体系,推动建立海洋牧场碳汇评价体系,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同时,完善纵深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围绕红树林营造修复、海岸线整治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工程落地实施,进一步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沙美”的美丽海洋。
(文字:余沁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