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年龄到了,不愿屈就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压力大暂时无力抚养下一代……全国人口出生率走低、晚婚现象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80后、90后单身女性寻求冻卵的可能性。
36岁的徐小姐是深圳一家创业公司CEO,向往婚姻却未觅得理想伴侣,近年来生育焦虑不断拉升,在终于等到疫情结束深圳和香港恢复通关之后,于去年走进香港医院取卵、冻卵。当成功冻卵,没有了生育焦虑后,她发现处理很多事情更平静顺畅,不再过度担心一段感情无疾而终,从此对生活有了更多掌控感。
让她们不辞劳苦奔走的原因是,现行国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就算已婚妇女,冻卵也仅限制在患恶性肿瘤要化疗前等少数情况下。
国家卫健委曾解释不允许为以延迟生育为目的的单身女性冻卵的原因:女性卵子冷冻技术属于有创操作,技术难度大于男性冻精,存在健康隐患;超出医学指征、将辅助生殖技术作为商品向健康人群提供,不可避免催生以盈利为目的的技术滥用,存在伦理担忧。
政策会不会改变,何时会改变,人们并不知道,但适龄单身女性知道自己的生育期,她们无法坐等政策期限,只能给自己定下时间节点。“我理解国家政策的顾虑,但我也得为个人生活做打算”,35岁单身女性秦曼选择去美国冻卵。美国一家辅助生殖机构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送了大约400位中国单身女性到美国冻卵。
据财新网报道,国家主管部门正在商榷,探讨放开单身女性冻卵适时落地的可能性。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讨论改革可能性,目前还没有公开进展。
今年广东“两会”召开前夕,民盟广东省委提交《优化辅助生殖支持政策,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提案,倡议适时适度放开单身女性冻卵限制。
民盟广东省委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李玉华是广东省首屈一指的省生殖医院主任医师,见证了为数众多的不孕不育、辅助生殖需求的家庭和个人。她告诉记者,2023年我国的不孕率达到18.2%,不孕不育人口超过5000万,未来将持续走高。具体在广东,2021年的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不孕不育家庭达到623万对,全省56家生殖医院当年促排卵周期共5万个,根本无法满足623万对不孕不育家庭的需求。
李玉华在提案中建议,尽快完善辅助生殖的相关立法,一起推动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进行专门立法,肯定为满足生育需求而冻卵的合法性,禁止卵子交易、打击非法代孕,保护合法的辅助生殖行为;提请国家修订现行部门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废除单身女性不能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禁止性规定,制定为满足生育需求而冻卵的标准与条件,严格技术审批,细化服务监管,保障相关技术规范合法有序应用。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对冻卵等辅助生殖技术及应用需遵循的伦理原则进行宣讲,消除偏见,形成社会共识,为不孕不育家庭和单身女性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李玉华呼吁,广大女性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结婚生子,因为卵巢功能随着女性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减退,35岁以后减退快速,40岁以后呈现断崖式下降。
“不论未婚冻卵何时在国内落地,我们都不主张女性违背生理规律,在30岁之前冻卵,等到高龄再复苏冻卵生孩子。一方面冻卵复苏的存活率可能只有5%,另一方面高龄产妇要承担很多并发症及胎儿发育迟缓等风险。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永远都是30岁以前,适龄结婚生子是优生优育的最佳选择。”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