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4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之声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环:关于进一步构建精准高效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

吴以环

时间 : 2024/03/07 来源 : 吴以环 字体

案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教育系统加强工作部署,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带动全社会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并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我国同样也不例外。

  一、存在问题

  (一)多部门未形成共管合力,数据信息未实现有效整合。当前政法、教育、民政等部门都在各自从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但因缺少统一的规划管理、学习培训和督导考核,各部门间资源重复投入,未真正形成合力。大部分青少年危机事件发生前往往有一定表象或行为反映,但有关部门获取的信息是割裂的,无法及时交流互通、综合分析,导致未能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进行干预。

  (二)机制运作掣肘过多无法及时有效干预。监测发现难,联动处置慢。公安网监部门发现的网上危机事件信息,要通过多次流转才能到达各学校,110或者12355等热线接报的危机倾向电话和医院接报的诊治信息,无法有效反馈给社区或学校开展后续跟进。

  (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重后端而轻前端。目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后端”。针对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青少年开展的心理辅导和亲子疏导项目均尚未普及,为危机事件的发生留下隐患。

  (四)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家校社协同模式有待优化。由于家长所受教育程度、个人素质修养、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问题的认识等不尽相同,家校沟通常会遭到各种困难,影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过度竞争、内卷化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焦虑、紧张情绪不断传导给青少年,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意见建议

  (一)建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项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工作专班机制。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具体由政法部门和教育部门牵头,建立实体化运作专班,负责制定统一规划和完善的考核体系,加强日常考核和推进,确保步调一致、高质高效。二是建立家校心理专岗联系机制。进一步提高心理教师配比,减少校园内的社会性事务,让老师得以集中精力投入学生心理工作,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三是建立风险要素“直通车”机制。热线接报、网上监测以及其他部门发现的危机事件信息,可直接推送到学校和社区开展处置。四是社工专项介入机制。把防范青少年危机行为作为社工工作重要任务来抓,及时对该青少年及家庭开展干预引导。

  (二)进一步前置青少年心理危机防护工作。一是建立统一的青少年心理危机数据库,并争取互联网公司和心理专业机构的支持,实时、安全共享严重心理问题青少年信息,分级分类开展处置,全力避免悲剧发生。二是针对“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常见心理问题,由家校社联合排查重点青少年群体,阶段性进行前置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日常关怀和支持。三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宣传、加强青少年对心理危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三)家校社联合构筑心理危机干预防线。一是学校要优化家校协同合作机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尊重与理解家长的角色定位,建立家校互信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二是完善家庭心理咨询与治疗机制。加强家庭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队伍建设,探索可推广的家庭健康评估指数体系,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专业心理服务,预防和遏止家庭矛盾诱因。三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及家长共同认识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敬畏生命、欣赏并创造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