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4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风采

潘智勇亮相“代表通道”: 传承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新韵

时间 : 2024/01/25 来源 : 宣传处 字体

  1月24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6位省人大代表怀揣沉甸甸的民意,带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走上“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畅谈履职感受。首位接受采访的代表,正是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民盟梅州市文艺支部主委潘智勇。

  潘智勇,2009年12月加入民盟,现任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员,戏曲导演,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中国田汉研究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梅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民盟梅州市文艺支部主委。

图片

  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是客家人的大戏。在粤东、闽西的客家方言地区,汉剧被当作“正声雅乐”而被尊崇,因此始终保持着“中州韵”的舞台语言,具有“活化石”的价值奇迹。2008年,广东汉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负有历史重任,在增进海内外上亿客家人凝聚力和爱国爱乡情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起着重要文化纽带作用。

  2001年,潘智勇作为汉剧人才进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工作,说起最初来粤的场景,潘智勇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得特别清楚,时任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小平同志在梅州市迎宾馆接待了我们这批成员,并且全程陪同,大家都非常感动。”感受到广东厚重的文化底蕴、政府对传统戏曲的高度重视、剧院家庭般的氛围,潘智勇坚定了把根扎下来的决心,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演员、老师、编导、导演,不管经历多少艰辛曲折,他一直用心用情用功为“南国牡丹”的绽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图片

  多年来,潘智勇参演和导演了多部经典剧目,斩获了广东省第七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奖(金奖)等含金量满满的奖项。2020年导演并担任主演的广东汉剧小戏《山乡酒事》荣获“中华颂”第十二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云端展演“优秀导演”奖。

  此外,潘智勇还担任了广东汉剧首个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通过在线开展广东汉剧宣传、教学、交流、演出等活动,促进了中毛两国人文交流,增进了海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去年,潘智勇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暨“客都有喜”2023广东汉剧全国巡演《广东汉剧折子戏》专场演出的导演,把戏曲专场带到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通过一场场文化走亲、文化搭桥,让广东汉剧这朵“南国牡丹”在新时代芬芳吐艳。

图片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同样需要加强学习。”谈到履职体会,潘智勇说,“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说,更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扛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他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文艺界的省人大代表,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中共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特别是关于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担当、提升履职能力,站在“以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聚焦制约广东汉剧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调研、提出建议,助推汉剧更好走向未来。

  今年是潘智勇作为省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去年他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广东汉剧博物馆的建议》,受到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他走上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接受记者采访,针对让汉剧走向世界,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提出三个“出”:一是加大培养力度,推动人才“出新”,着力打造一批文艺名家、领军人才,推动文艺队伍不断涌现新人、实现良性发展;二是加大剧目创新,推动精品“出圈”,下功夫打造文艺精品,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利用新技术手段让传统文艺焕发新活力;三是加大交流交融,推动文艺“出彩”,通过文化走亲活动,让广东汉剧大放异彩,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完善提升。同时,通过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和网络汉剧教学方式,将广东汉剧推向世界舞台,用汉剧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围绕推动广东文化高质量发展,潘智勇希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阵地建设、非遗保护、文化交流、宣传推介等方面,提供更多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优秀传统文艺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还要走入“田野乡村”,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