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省直基层

阳江文化之旅——民盟广东工业大学总支第二、三支部开展联合活动

时间 : 2010/10/18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阳江文化之旅

——民盟广东工业大学总支第二、三支部开展联合活动

 


参与活动的人员合影留念

10月16—17日,适逢重阳节,民盟广东工业大学总支第二、三支部组织了一次内容丰富的联合活动:新盟员通表、酝酿总支换届改选事宜、赴粤西阳江市参观考察,寻觅阳江文化之魂。民盟广东省委组织处梅霭处长、学校统战部黄桂标部长等参加了这次活动。

每一座文化名城,总有值得“看”的本钱,而阳江从来就不缺乏文化名片。当风筝之乡、诗词之乡和楹联之乡等响当当的国字号文化品牌打响后,“南海I号”这张世界级的名片正给阳江文化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盟员们参观了“南海I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物馆面临大海,奇特的建筑造型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I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船,它沉没于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于海底近千年的木船仍然保存完好,它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规律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信息。当沉寂在历史烟云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在现实的呼唤中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时,那份厚重令人震撼。大家一边参观,一边感受着阳江在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中国风筝素有“北潍坊,南阳江”之称。盟员们亲临了在市区鸳鸯湖广场的2010年阳江风筝节闭幕式现场,只见到处人山人海,纸鸢满天,盛况空前。阳江地区在重阳节放风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阳江人拚搏进取、安居乐业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阳江的风筝品种繁多,构思精巧,栩栩如生。常见的传统风筝造型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几十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盟员们还参观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吴教育院长给大家介绍了学院的概况、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和发展规划等,他特别强调了学院秉承“崇德远志、精艺博才”的校训和“以德树人、工学结合、质量立校、创建品牌、科学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大家一致肯定了院方立足本地,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阳江发展做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双方就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斜阳西下,大家来到了闸坡的国家4A级景区——大角湾海滨中心浴场畅游。这里的沙很细很软,海浪很高很猛。与风浪搏斗的感觉真好!大家流连忘返,尽情品味着旅游文化。盟员们思考着一个问题:阳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张张名片,让它们在振兴地方旅游经济的同时,也能发挥它们在彰显和传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谢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