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南方都市报】民盟提案关注0~3岁婴幼儿托育,建议:鼓励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

时间 : 2019/01/28 来源 : 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 字体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9127AA01版(原标题:《多个提案关注03岁婴幼儿托育,建议:鼓励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


   双职工70二孩妈妈苦言,因为没人帮忙带娃,大娃是必需品,二娃简直是奢侈品90后妈妈则直言托育机构匮乏,没人帮带娃影响生二孩积极性。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开放以后,婴幼儿越来越多,但一些生育配套政策还没跟上。例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入托无门成为很多婴幼儿家长的心病。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正在进行中,南都记者了解到,不少委员也聚焦了0-3岁托育机构的建设。多个提案建议,制定托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加强监管以及行业扶持;建议把男性列为育儿假期政策的对象,对0-3岁子女父母每年各设立1-2周育儿假日;鼓励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等。民进、民盟两份提案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将0-3岁婴幼儿早教经费列入全省公共卫生服务和教育事业经费,着力发展中低收入家庭负担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务。探索以社区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

    ←现状

    超八成家庭称没人照管为生二孩最大困难

    今年两会期间,民进广东省委会《关于规范和扶持幼儿托育服务的提案》中抛出一组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0- 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 .1%,远低于美国、英国等部分发达国家50%的婴幼儿入托比例,入托无门成为很多3岁以下儿童家长的心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女性的日益增多,家庭负担、工作压力日益加剧,带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是否有人帮助照料成为七成以上的年轻人决定是否生孩子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民盟广东省委会也聚焦了托育领域,其提交的《关于做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提案中写到,全面放开二孩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015年的12.07‰,稳步增长到2016年的12.95‰,然而新一轮婴儿潮并没有到来。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为12.43‰,较上一年度出现了小幅下降,甚至有学者预测,到2025年左右我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调查显示,阻碍群众再生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

    根据2016221日,全国首个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关键数据发布会的数据,高达86.5%的二孩家庭将没人照管列为生育二孩的最大困难。

    幼托行业有监管不到位、扶持不到位、从业人员稀缺等问题

    两份提案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幼托行业发展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扶持不到位、从业人员稀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层面,幼托教育法规政策处于空白状态,广东尚无规范0-3岁婴幼儿照料和教育问题的政策法规,也没有赋予教育、卫生、民政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对之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的法律职责,0-3岁社会托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实际上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

    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民盟广东省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大学徐朝晖博士一直关注托育话题,这次他执笔的民盟托幼相关提案中也指出,“0-3岁的早教中缺少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包括育婴员、育婴师、高级育婴师等。现有从业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缺乏专门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培训,托幼机构教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审查等也不严格。

    与此同时,托育机构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以深圳市为例,深圳有三种类型的托育机构:由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心为0-3岁婴幼儿提供临时托管服务,品质可靠,但僧多粥少;私人在住宅区内开设的家庭式0-3岁婴幼儿日托、晚托服务,通常无牌无照,安全堪忧;部分私立幼儿托管机构引进欧美比较成熟的婴幼儿教育模式,但费用较高。

    在师资配备上,早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总量供给不足,且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数据显示,如果按17的师幼比的比例来算,我国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缺口为240万,而且现有从业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缺乏专门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培训。

    →建议

    加强监管以及行业扶持 探索以社区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

    托育面临困境,究竟如何破解?

    民进、民盟两份提案也给出了相应建议。民盟提案中建议我省从提高人口质量的角度出发,把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和相关规划中,明确管理部门,研究出台我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托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

    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将0-3岁婴幼儿早教经费列入全省公共卫生服务和教育事业经费,着力发展中低收入家庭负担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务。探索以社区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增强社区婴幼儿护理照料、托育日间护理照料和居家婴幼儿护理照料等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

    0-3岁子女父母每年各设立1-2周育儿假日

    在完善托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方面,民盟提案中建议把男性列为育儿假期政策的对象,对0-3岁子女父母每年各设立1-2周育儿假日,提升父亲育儿参与率;通过适度的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基于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生育情况需求,在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开办托幼机构尤其是接收0-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

    民进提案从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如各大、中专院校设置幼托教育专业,加大力度培养早期家庭教育指导人才,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各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愿意转入幼托教育的,政府可适当给予补助。同时建议在各市建立幼托教育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双向服务的桥梁作用,并积极探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民进提案则建议给私营幼托机构平等的政策保障,探索将幼托、幼教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从供给侧发力,增加供给、提升质量,建立居家养育、社区体验、机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模式,综合开展婴幼托服务。

    民盟提案还建议,推进托幼整合,鼓励公办幼儿园开办托儿班,加强对教师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和保育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托儿所幼儿园的联系、互相兼顾、整体推进发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0-3岁托育机构,统筹城乡推进公、私立托育机构多元化发展。

    →家长说

    70后二孩妈妈:充分证实幼托机构信得过才会送过去

    “养过大娃就发现,养娃就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把托儿所的问题解决好,大家生二娃的动力会非常小。作为双职工二孩妈妈,郭女士对托育机构就有话可说了。因为没人带娃,就像别人说的养大娃是必备品,二娃就像奢侈品郭女士吐槽,二孩家庭的压力非常大,不仅是经济压力,也包括心理负担等压力。

    郭女士说,现在身边朋友家有9个月或快2岁的宝宝正在寻找托幼机构。前提是得充分证实幼托机构信得过,才会愿意送过去。郭女士认为,托儿所最好是足够近,能够在小区最好了。但除了安全、课程等方面,郭女士还关注托育机构的费用。托幼机构需要有社会力量的注入,政府投入扶持,才能使托幼费用降低

    85后妈妈:若托育机构正规愿送小孩去,有助小孩性格养成

    吴莹是一位85后妈妈,小孩刚刚满了三岁。她很愿意把小孩送去托育机构,因为有助于小朋友性格的养成。大家都是上班族,工作时间又长,孩子在家基本由老人或保姆带,生活环境比较单调,学不到什么东西。如果送去托幼机构的话,有专业的老师可以给他们进行一些辅导,对小朋友性格养成也有益。她说。即便内心愿意将小孩送去托幼机构,最后她还是停了脚步。还是会担心机构不够正规,担心教师素质不高、对小朋友照顾不够,纠结之后还是放弃了。

    94后新晋妈妈:托幼教育目前还不成熟,不愿冒风险

    94后的新晋妈咪杨茜也坦言,并不愿意将小朋友送去托幼机构。“0-3岁的时候,小朋友还处于与家人建立亲密联系的时期,不愿意让小孩离开家人。而且托幼教育目前还不成熟,师资没有保障,也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小宝宝这个时间段非常脆弱,宁肯自己和家人辛苦一些,也不想冒这个风险。

    尽管三人对于是否送小孩去托幼意见各异,关注点也不同,但她们都不约而同,认为托幼教育非常必要,且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各方力量一起发力,才能将托育机构发展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