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动态
创新驱动,人才是关键。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胡春华指出,要把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解放科技生产力。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创新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和空间;补齐我省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到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一线贡献聪明才智。
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罗远芳在分组讨论中多次为人才发声。她用过去两年来一系列数据说明人才的重要性:2013年高校拥有国家创新群体120多个,约占总数的55%;2014年广东省高校牵头承担的千万元量级的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占全省总数的75%,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的64%……
创新人才也让广东科技创新的“奇兵”——如深圳光启、华大基因、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以本地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破解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成为广东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量。
罗远芳还特别提到自有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引智’和‘培养’两条腿走路。队伍建设要‘引育并举’——既要引进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而如何让人才队伍更加积极,更好地发挥战斗力?罗远芳呼吁,减少干预、减少各种报表和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的干扰,给高校科研人员尤其是基础研究人员“松绑”,让他们潜心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此外,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尤其是给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稳定投入。(《南方日报》2015年3月9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