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思想政治建设 > 学习园地

让艺术为人民服务——从艺术数据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说起

时间 : 2012/05/28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让艺术为人民服务

——从艺术数据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说起

 

万 捷

 


 

 

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市场和艺术品交易市场日益繁荣,艺术家活动、展览、拍卖、交易活动逐渐增多。经过20年的时间,中国已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部分,去年交易额达到600亿元。艺术市场的繁荣积累了大量与艺术相关的数据资源,比如制作图录所需的艺术品图片等。保存利用开发这些数据和资源,不但有助于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可以供后人欣赏研究,有助于保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
  以往制作艺术品图录时,很多图片数据在工作结束后都作为垃圾清除掉了,而这些图片数据经过长年的累积,其实是一笔庞大的数据资源。以雅昌为例,通过现代IT科技,将所有珍贵艺术品的图文资料,以数据的形式永久地存储起来,形成《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保存了6万多名艺术家的详细资料(包括古代艺术家8000多位,近现代艺术家2万多位,当代艺术家3万多位)、2000多万件艺术品珍贵的图文资料和10万余本艺术图书资料。同时,通过对艺术品进行跟踪记录,保存信息,可以随时看到每一件艺术品的走势和情况,做到了传承有序。
  目前,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图像数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可以对信息、图片、活动记录等数据资源进行全面、高效、安全的采集和管理;并可通过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合作,将这些数据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管理、编目,方便查询和研究。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数据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的数据资源已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新的资源,从而也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抢占的对象。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比如美国亚马逊公司发布新版电子阅读器硬件产品第二代Kindle,利用IT技术开发传统资源。google公司实行“古狗印刷”项目,对各大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并推出手机图书搜索,进军数字出版市场;而微软公司已成为最大的电子图片库拥有者。相比而言,中国在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差距。一方面IT企业没有进入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IT水平很低。很多文化产业都在说要注重文化与科技,而实际上,现在国内的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都还是太过简单。
  数据资源的技术优势使得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举例来说,在传统印刷业下,主要产品为书籍和报纸等,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书籍、报纸还可以在网站、手机、IPAD等平台使用。随着版权问题的不断解决,这些数据资源将会衍生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一方面满足了老百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公民的艺术普及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和艺术不断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公民艺术教育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公民的艺术普及教育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各种手段,转化为普通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之,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用信息科技的先进手段,利用开发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数据和资源,不但可以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贡献,也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2012年5月21 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