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的两封信
谢 泳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下个月中旬,我要回山西太原主持一个纪念
我
谢泳同志:示悉。我认为你在研究一个真正的空白。有些人也在研究。这题目太大了。我目前实在无力去写。因此,我不同意你的判断:我仍认为今天以不写为宜。然而应该研究,至少全部《观察》《新路》均不难找到,望你不要放弃这个课题,而且早晚会大有用场,我已记下你的住址,如有所成,会主动寄上。但在我能看到的未来一两年,我看不到可能。因我还有事在忙,如果你方便把你研究的成果(将来)借我一阅,那很可能会启发我写点什么。《新路》有些人还健在。他们可能比我闲。望找找他们(可惜大多数已物故或已成植物人了!)
我与储无深交,没到过他住所,只有文章关系。写他,不容易。他太迷信英国民主,我不完全同意。我只是他当年一个撰稿人而已。
祝
好
萧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于当年的一些历史,老辈文人还不愿意放谈,
通信不久,我把当时已写就的一篇关于《观察》撰稿人的论文寄他指正,
谢泳同志:来件已拜收,谢谢。我十分关心你这一研究,并一定尽力帮助。我认为你宜先同常风(山西大学教授)好好谈谈,他是今天对北平30-40年代文坛及文化界最熟悉的人物。希望研究不停留在表格统计,重点是还放在内容,以及有关人物的情况。湖南岳麓书社出过几本(一二本)储安平的书。我现送你的《红毛常谈》——原都发表在《观察》上。你可看出四十年代,这些(多是留英美或至少受美国影响的)先攻击的是国民党(见我的《法治与人治》)。解放后,大都识大体(中国广大人民生活稳定了),对共产党的治理办法有竭诚拥护的(如我对土改),有心中不满而缄默不言甚至跟着摇旗呐喊的(如胡风)。到了五七年,由于大鸣大放,一下子倾泻出来了。(我在《我的医药哲学》一书中称之为“腹泻”(说那比“便秘”还是好),所以你何不索性先作为追溯反右背景来研究《观察》呢?因为所幸免者无几人。
当时储的助手是林元,此人解放后在作协,不知现在何处。北大、北师大似还有些人在世,但已寥寥无几了。所以我建议你一方面从书面材料入手(那只能在图书馆中抓到),更重要是抓住像我这样还活着的人——所以山西大学的常风对你十分重要,可以为他录音录像。最近他还为《新文学史料》写长文回忆朱光潜呢。总之,你需要更抓紧人的方面。
我自己从1979年以来,出了十几本书(有时是为重印书写的长序)也是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并未结束,甚至今天在改革开放中,问题更尖锐了。我而鉴于过去的教训,并不表面化。上半年因为译书,不再与你通信了,下半年再写信。匆问
近好!
萧乾
我
这些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