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民盟农村教育烛光支教活动步入新阶段
2007年7月,民盟中央下发了《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倡议书》,决定在全盟启动“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号召民盟各级组织发扬民盟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传统,发挥民盟教育优势,为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做好事、做实事。汕头民盟迅速响应了盟中央和盟省委的号召,在基层发动成员投入到农村支教活动中,并将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做,在市委会、工委、基层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至今已获得一定的收效,取得一定的影响,并且在近两年的支教活动中,工作逐渐步入新阶段,上新层次,不断地为幸福汕头的建设和教育均衡化发展贡献着微薄之力。
近半年来汕盟各基层又陆续开展了几次教育烛光行动,包括去年11月龙湖区总支第二支部先后到龙湖区外砂华侨中学和濠江区滨海中学帮扶支教;今年3-4月,潮阳区总支分三次到潮阳区南侨中学、城南中学、西凤中学开展三场主题为《高考应考指导——盟员名师指点一模后复习策略》的讲座;4月,澄海区总支捐赠一批价值五千多元的书籍给澄海莲阳中学;同月龙湖区第二支部前往澄海区盐鸿中学支教。这一系列基层的支教活动,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扩大了社会影响,体现出了汕盟在教育烛光农村支教工作中的新的进步。
一、教育烛光农村支教活动已经成为基层盟务活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基层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中央下发倡议书之初,基层相关活动主要是在市委会的带动之下进行的,由于此项工作刚刚开展,基层对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都尚处于摸索之中,对支教活动的响应并不是很热烈。在市委会强化农村支教活动的号召下,经过几年的坚持探索和熟悉,目前各个基层通过对以往活动经验总结,陆续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支教活动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所在地区实际的路子,效果渐显,基层举行活动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教育烛光农村支教活动作为汕盟各个基层的一项长期性的盟务工作,正方兴未艾。
二、支教力度更大,方式多样,受益面广。
目前汕盟各个基层对于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是参与支教的师资力量强。每逢开展支教活动,基层组织动员的都是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龙湖区总支有获得省特级教师称号的黄福生、有区化学学科带头人刘永安、有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组长蔡素纯、有区音乐学科中心组副组长许燕新等教师参与;潮阳区总支则有潮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省骨干教师吴铭钊,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吴志强,英语高级教师潘庆贤,化学高级教师黄佩藩、潮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郭宏欣等,总支还邀请了市教育局副局长、汕盟教工委主任林运轼等,并邀请了市教育局副局长、盟员林运轼参与活动。骨干人员的参与,既体现了汕盟对支教活动的重视,也是确保支教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
其次在支教方式上,既有捐资捐物,也有为农村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支教内容涵盖包括音乐、计算机等农村薄弱科目的多个学科,近期为高考生提供心理辅导也是支教的一个新的方式。
再次由于支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农村受益师生也日渐增多。仅今年3、4月龙湖与潮阳总支的活动,已经有超过1000位的师生参加了听课和讲座。
三、支教活动计划性、针对性更强。
支教活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提高,也印证了这两年汕盟基层在支教活动工作上所取得的进步。
基层的支教活动,事先都与目标学校多次沟通协调,征求意见,寻求支持;基层自己多次研究,精心策划,确定人选,安排支教课题;支教教师为避免重复学校师资培训内容,事先也与目标学校的教师沟通制作授课课件,并且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能各自安排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支教和本职两不误。
在支教的内容上也体现出了较强的针对性。基层在支教活动中重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当前教学重点组织活动。美术、信息技术、音乐等科目都是农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龙湖区总支组织这些科目的骨干教师进行支教,打破农村学校常规的教学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把教与学融为一体,传授学习技巧,化解学习的压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潮阳区总支则利用汕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刚结束的时机,组织盟内名师为面上中学高三学生提供高考应考指导,为高考生增强自信、做好应考规划、提高考试效率提供了帮助。
四、农村教育烛光支教行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党派职能的履行,实现了盟员的价值。
社会服务是党派的一项职能,农村教育烛光支教行动在基层的开展,是这项职能履行的最好体现。开展教育烛光农村,充分发挥了民盟在教育界方面人才济济的党派优势。通过有计划的支教活动,丰富了基层组织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提高了基层在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参与的盟员在活动增进了对参政党成员职能的理解,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为基层和盟市委增添了光彩,树立良好的党派形象。
作为一个以教育界成为为主的民主党派,通过农村教育烛光支教行动,也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基层教育的情况,为农村教育均衡化发展乃至建设幸福汕头方面的参政议政收集到第一手的素材。我们有理由认为,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持续开展,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