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中考体育分值占比将提高,加之“双减”后体育纳入课后服务,中小学对体育老师的需求增大。然而,广东不少中小学面临体育老师结构性不足、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乏味等问题。
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普遍
盟员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李静波表示,“双减”后中小学纷纷加强课内外文体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但广东存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不久前,(我们)在广州、佛山、清远、云浮等地中小学调研时发现,许多城市的学校在总体教师数量满编的情况下,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较为普遍。而许多山区学校总体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师更为短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校。”李静波说。
建议:按照标准生师比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李静波介绍,关于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指出,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小学一二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三至六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李静波建议,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督促检查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编制,加强教育督导,科学评估教学,对存在问题的学校督促整改;加强体教融合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引进退役运动员入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弥补体育教师的不足;加强师范教育中体育师资培训,为基础教育输出更多体育师资;加大农村山区学校的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待遇,吸引人才落地。通过多渠道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争取在2022年按学段配齐体育教师。
(摘编自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