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16年省“两会” > 盟员提案建议

张爱民委员:关注医生身心健康 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时间 : 2016/02/16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案由: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国内医疗体制、医疗保障制度相对落后的矛盾逐步凸显,医院成为了医疗矛盾集中爆发之地,出现了政府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医院自身不满意的现象。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国内近年来医生自杀、他杀、过劳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源及医务人员工作状态的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八成以上医务工作者由于任务繁重而出现失眠。调查显示:83.6%的医生觉得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仅15.9%的医生觉得工作压力较小或无压力;93.7%的医生不会推荐自己的下一代从事医疗行业;45.5%的医生表示有机会将脱离医疗行业。我省作为中国南部的医疗中心,高等医学院校、公立三甲医院林立,医生做为医疗服务行为的核心,若目前的工作环境无法得到改善、工作压力无法得到缓解,将影响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据调查,医生的主要压力来源包括:

1、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医生配备数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公立医院医生超负荷工作。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在三甲医院,39.6%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以上,55.3%的医师在40-60小时之间,仅有5.1%的医生在国家法定的每周40小时或以内。此外,医疗行业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行业,临床医疗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未知性、探索性等特点,也导致医生的工作压力很大。

 2、收入与付出不对等,技术价值未真正体现。公立三甲医院58.9%的医生对自己的总体收入基本满意或较满意,但有82.2%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不能体现出个人的技术服务价值。在目前国内公立医院“自负盈亏”的现状下,医院为维持运转,制订多项业务指标,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由于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本该靠技术吃饭的医生,却靠卖药(回扣)、用设备(检查)等来生存,这与医学原有的“医者仁心”初衷背离,让医生觉得不可调和。

    3、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近年来,由医患纠纷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较多,医患暴力呈现升级趋势,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伤医、杀医案件时有发生,医生职业环境持续恶化。据调查,有80.3%的医生认为若发生医疗纠纷将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44.5%的医生对人身安全担忧。医院创收导向加上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医患失信。“大医院看病难、挂号长、候诊长、看病快,大医院看病贵、检查多、处方多、药费多”是社会目前普遍的看法,医院成为了医患矛盾的“火山口”。医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让医生和医务工作者们身心疲惫。

4、提高工作技能的压力。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遇到的复杂病情或疑难杂症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及经验,否则会影响对病人的诊疗,甚至出现医疗差错或事故。这种巨大的反差迫使医务人员在完成紧张工作之余,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就必须在工作之余承担来自不断地学习和考证的压力。同时,部分医务人员还担负着研究生、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的教学任务,这更加重了医务人员的负担,进而分散医务人员的注意力,对医疗任务的时间及注意力投入不足,容易发生各种诊疗问题。

 

建议:

    进一步深化医疗机制改革,优化医疗管理制度,为医生创造“健康、活力、和谐”的执业大环境,是有效降低医生工作高压,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根本。

    1、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营造健康有序执业环境。一是要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公立医院运营成本的分担与支付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在人员供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弱化医院的功利性,回归医疗公益本质。二是让“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让医疗行为与“创收”脱钩,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给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合理的回报,夯实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三是加强基层社区医疗资源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推行私人医生和社区医疗顾问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下沉基层,改变三甲医院及基层社区医院患者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可借鉴上海降低大医院门诊率的举措。四是要督促医院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对劳动时间和年休假制度的规定,加强人性化管理,制定合理的值班制度和轮换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休息权。

    2、加快推动医师自由执业,充分发挥医生执业活力。医生自由执业可以调动医生积极性,解决一边是基层医院大量医生闲置和大量医疗人才改行流失,一边是公立三甲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于真正形成新医改方案所提出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生的执业积极性。目前广东省已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备案制度,但由于备案需告知其第一执业单位,因担心影响个人事业前途,大部分有心办理多点执业的医生仍心有顾虑而导致应者寥寥。因此,仍应进一步放开医师多点执业限制,探索实施区域注册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与医师的契约化管理模式,以促进医师自由执业的顺利实施。

    3、完善纠纷防范处置机制,全社会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进一步加快市、区两级医患纠纷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网络体系的建设,向患者提供一种公平、快速、有效的纠纷处理途径,避免患者将矛头直接指向医院和医生。二是公安部门应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对医疗暴力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医闹”行为,指导医院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确保医生人身安全。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对医生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教育,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四是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健康和疾病知识宣传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积极广泛深入开展医疗行业正面宣传工作,树立标杆典型,建立起尊重生命规律、尊重医师劳动的社会氛围,着力构建和谐的医疗执业环境。

4、创建良好的医院工作学习环境。人性化的管理是今后医疗改革中提高医务工作者健康心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医院采取合理的、人性化的休假制度;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培养,使其从职业开始就具备较好的工作心态及健康的心理状态;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心理危机制定干预预案,保证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