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2-2004年全国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全国27个省市有肝吸虫病流行,肝吸虫病人约1249万。广东省81个县、市、区流行肝吸虫病,平均感染率为16.42%,有感染者和病人约500万,占全国总数40%,居全国首位。与1990年第一次寄生虫病流调结果相比,广东省肝吸虫感染率上升了182%。1990、1997、2004和2010年广东省4次抽样调查,人群肝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82%、4.05%、5.35%和6.25%,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测算目前广东省肝吸虫病人超过600万。
一、肝吸虫病防治面临四大问题:
(一)肝吸虫病流行形势严峻
目前广东省感染率在30%以上的有12个市县(区):广州番禺区,珠海斗门区,佛山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河源龙川县,中山市,江门新会区、开平市,肇庆高要市,清远清城区。其中顺德区感染率为50.7%;中山市南头镇食鱼生的风险人群感染率高达83.9%,中山市阜沙镇的感染率也有41.69%。
感染率在10%以上至30%的有27个市县(区):广州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南沙区、萝岗区、花都区、珠海香洲区、金湾区、佛山高明区、韶关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南雄市、翁源县、梅州梅县、蕉岭县,五华县,江门鹤山市,肇庆四会市,清远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潮州湘桥区、潮安县。其中江门市新会区、阳山县、广州黄浦区、南沙区等15个市县(区)感染率超过20%。
感染率在10%以下的有42个市县(区):广州增城市,深圳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汕头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韶关乐昌市、仁华县、始兴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河源连平县、梅州海江区、兴宁市、平远县、大埔县、丰顺县、惠州博罗县、龙门县、东莞市、江门台山市、恩平市、肇庆端州区、鼎湖区、德庆县、清远佛冈县、连山壮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潮州铙平县、揭阳榕城区、普宁市、揭西县、云浮云城区、郁南。其中深圳市各区、肇庆市、江门市、台山市等接近10%。
其余尚有40个县流行情况不明。
(二)疾病负担重
肝吸虫病经济负担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寄生虫预防控制所研究表明,肝吸虫病疾病负担与病毒性肝炎在同一个级别。估算广东省600万患者如果按轻度病例75%(450万)、中度患者20%(120万)、重度患者5%(30万)计, 医疗费估计需1875.47亿元人民币。方小衡团队收集了673例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例,进行经济负担的调查显示:广东省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疾病负担以珠三角地区最重,以肝恶性肿瘤最多。如不及时遏制,30万重度患者可能会人财两空,120万中度患者可能会向重症发展,将会因病致贫。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曾因肝吸虫病导致16个12-16岁少年儿童死亡,一度引起当地人群恐慌。
(二)误诊误治严重
肝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肝、胆症状,临床症状与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相关病变类似,缺少特异指征。加之肝吸虫被严重忽视,病人想不起主诉,医生想不起问诊。检索近10年我国肝吸虫病误诊误治的文献,最低为39%,最高误诊误治率达84.18%,令人触目惊心!据调查,广东省的大部分医疗机构缺少肝吸虫病诊治意识和技能,极少有单位把肝吸虫病列入体检项目。个别领导以妨碍地方经济发展为由不准对肝吸虫病的严重情况进行报道,更谈不上主动防控!肝吸虫病的忽视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三)严重影响淡水鱼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淡水鱼是肝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和动物患肝吸虫病都是食用了淡水鱼体内的肝吸虫幼虫所致。控制淡水鱼体内的肝吸虫感染能够阻断肝吸虫的传播。肝吸虫可感染112中淡水鱼,我国通常食用的22种淡水鱼普遍易感。珠江三角洲淡水鱼肝吸虫感染率在11%-68%之间。按2013年中国水产养殖报告,广东省淡水养殖产商品魚约245万吨,若肝吸虫感染率按中位数30%计,约73.5万吨魚不能上市,按每吨鱼1万元计,直接经济损失约73.5亿元。鱼苗感染肝吸虫后,100%会死亡;幼鱼感染肝吸虫后,80%以上会死亡;成鱼感染后,40%以上会死亡。在肝吸虫病流行区,10000尾鱼苗能长为成鱼的不到100条,成活率为0.1%左右。肝吸虫感染的淡水鱼的蛋白质含量只有未感染的67%,造成鱼肉质量下降。根据各地流调数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显示,珠江流域的淡水鱼平均肝吸虫感染率为16.97%,个别鱼种感染率达到40.74%;佛山市、清远市、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餐馆食用鱼肝吸虫感染抽样调查显示,食用淡水鱼囊蚴感染率为11.1%,个别鱼种如鲩鱼感染率高达50%;2010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佛山市顺德区、江门市新会区、中山市、龙川县等4地的鱼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肝吸虫阳性率在14.70%-56.25%之间,其中顺德区达56.25%。
二、加快实施“广东省遏制肝吸虫病行动计划”
为有效遏制肝吸虫病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等法律法规,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广东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的专家们全面评估了广东省近10年来肝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基础,并由广东省寄生虫学会起草《广东省遏制肝吸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5)》。并制定了阶段防控目标:一是2016-2018年,基线调查,普查普治阶段。1、1-3类县,开展基线调查,重点对高危人群(指有食鱼生或食用未煮熟淡水鱼者)实行普查普治。到2018年底,81个流行县肝吸虫病总患病率下降50%。对重症患者开展关爱关怀活动,使重症患者就医率达50%,其中临床治愈率达30%。2、4类县,开展基线调查,重点对风险人群(有食鱼生食者、接触生鱼者、餐饮工作人员、淡水鱼养殖、批发、销售人员等)实行目标查治,明确感染及流行情况。到2018年底,使感染率/患病率下降为基线调查的50%。3、以县为单位,随机在东、南、西、北、中选取五个行政村,每村五个点,每点抽取100尾淡水鱼,对辖区的江、河、塘开展对淡水鱼肝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调查。4、以县为单位,对肝吸虫保虫宿主(猫、狗、猪等家养及鼠等野生动物)展开感染率及感染度调查,每县随机在东、南、西、北、中选五个行政村,每村每种动物调查数不少于20只。到2018年底基本了解保虫宿主感染情况。5、开展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对象:各级医院相关医护人员、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执业水产兽医师等),接受培训达目标人数50%,其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使人群对肝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主动就医者达50%。6、完善无肝吸虫感染的淡水鱼免疫养殖技术,每个地级市(区)建立1-2个无肝吸虫感染养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养殖面积不少于1500亩水面。完善无创性淡水鱼快速检测技术,于2016年投入使用,并向社会推广。二是2019年-2021年,重点查治,复查复治阶段;1、1-3类县,对基线调查阳性和高危人群实行复查复治。对中度、轻度患者视治愈情况给予1-3个疗程剂量的药物治疗。至2021年度,总患病率下降80%,对重度患者进一步开展关爱关怀活动,使重症患者救治率达到80%,临床治愈率达50%。2、4类县,开展复查复治、漏点补查补治。头三年如果发现新的流行县,则对新流行县根据流行程度不同开展对高危人群普查普治。至2021年,总患病人数下降至2016年基线调查的80%。3、进一步推广无肝吸虫病淡水鱼养殖技术,使用该技术养殖水面达到总水面的80%。到2021年,家养动物肝吸虫感染率下降50%。4、全面开展淡水鱼上市(含出口、出省)前肝吸虫病检疫,使漏检批次低于5%。5、全面开展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相关医护、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考试合格率在1-3类县达95%,4类县达85%以上。6、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到2021年底,人群对肝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主动就医者达80%。三是2022年-2025年,主动监测,疗效巩固阶段。1、1-4类县,对高危人群和风险人群开展复查监测,查漏补治。到2025年末,全省肝吸虫病患病率下降95%以上;重症患者或晚期患者接受治疗率100%。2、全面推广无肝吸虫淡水鱼养殖技术,使用该技术养殖水面达到全省总养殖面的95%以上,使淡水鱼肝吸虫感染率降为0.01%以下。到2025年底,食鱼生人群新感染率降为0。3、以县为单位,家养动物保虫宿主感染率为5%以下。4、对所有出口、上市场、上餐桌的淡水鱼进行检疫,漏检率降为0。5、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相关专业人员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总合格率达99%以上。6、全面普及健康教育,到2025年,全省人群肝吸虫病防治知晓率超过95%,主动就医者达到95%以上。
三、防控肝吸虫病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将肝吸虫病纳入医保/社保范畴,将晚期肝吸虫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险范畴。
(二)、组织保障
一是实行联系会议制度。肝吸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人群肝吸虫病防治工作涉及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等部门,家养及野生动物检测涉及畜牧兽医,淡水鱼养殖及鱼体肝吸虫病检测涉及农业、水产、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等部门,健康教育涉及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由政府牵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并部署不同时期工作。二是由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聘请相关专家成立技术指导组和检查督导组,以保障“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策划、技术培训、质量评估等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由政府工商管理、农业水产、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部门组织巡视检查组,对淡水鱼养殖、上市、批发、零售、出镜/出省以及餐饮等实行不定期检测,保障淡水鱼的食用安全。
(三)、经费保障
一是对流行区每个县/区/市十年共投入人群肝吸虫病防治经费经费300万元,按工作需求分年度拨款,其他40个四类县每县100万元,用于基线调查、重点人群查治和监测。二是免疫预防淡水鱼感染肝吸虫技术及鱼体肝吸虫病快速免疫检测试剂研制培育经费3000万元,两年后验收。三是无肝吸虫感染淡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经费5000万元,两年后验收。
(四)、技术保障
一是人体肝吸虫病防治技术培训,由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技术专家组开展省、市两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公共卫生等相关人员进行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由地/市级专家组对县、镇/乡级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二是鱼体肝吸虫病防治技术培训,由省农业水产、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部门联合设立的专家组对省、地/市两级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由地/市级上述部门联合设立的专家组对县、镇/乡级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五)、医疗保障
在肝吸虫病流行区每个县确立1-2个医院为肝吸虫病诊治单位。市级及以上医院具备诊治肝吸虫病的技术队伍。各体检单位将肝吸虫病列入必检项目。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策略,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措施为总体工作方针。通过对广东省肝吸虫病的防控工作,为全国遏制肝吸虫病的发生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