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汕头市委、市政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汕头共同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契机,计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
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所在,对于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省的粤东地区来说,创新驱动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路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体现了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可能成为2015年1月签署的《中以国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实施举措;(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以色列则是全球闻名的“创业国度”,其丰富的创业创新经验和资源在许多方面可以为我所用。创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极大地助力本地创业活动从要素驱动形态向创新驱动形态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粤东地区乃至广东全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近年来,广东省及汕头市政府领导多次率团访问以色列,与以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就中以创新合作进行接触和洽谈,有关部门也积极跟进,已经就若干重大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在初步规划的基础上,“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于2015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为更好地发挥“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作用,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定位:“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需突出中以企业合作的特色,尤其是突出引进、消化以色列的高新技术,融合以色列的创新创业文化。其战略定位必须有别于传统产业园区,着眼于高科技引领未来,着重引进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或颠覆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如生物制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水处理技术等。
二、长远布局: “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园区规划需要有大视野,着眼于以园区为抓手,将汕头打造成亚太地区的中以高科技交流桥头堡和文化交流重镇。因此长远而言,应该在广东省的层面上,立足全省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谋划园区规划,而规划布局可以超越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范畴,规划内容可以延伸,包含在本地建立以色列文化中心,甚至在建设以色列社区等方面的内容,使科技和文化实现互动,保障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模式: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联合创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创建“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前提,也是园区发展的最重要平台。“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确立以产学研合作为主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广东省政府和科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引导力度,通过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充分利用以色列理工学院作为以色列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优势,引进世界级的先进技术,打造一个国际性的创业创新网络。
四、创新制度:以色列企业的国际合作特点是技术投入为主,资金投入极少,这和欧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明显区别。因此,建议广东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讨并大力支持,促使“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相配套的政策体系能够在融资、技术转移等方面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对接以色列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积极性,使园区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针对犹太人精明经商的特点,省市政府还需要在企业税收及个人税收等方面作出更好的安排,以期吸引更多的以色列优秀人才参与园区建设,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