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16年全国“两会” > 提案建议

罗远芳副主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几点建议

时间 : 2016/03/09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并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纲领和法律依据,是防治雾霾的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推动和加速当前全国防治雾霾和大气污染的行动,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加强雾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当前我国的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雾霾的防治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雾霾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还涉及企事业单位的群防群治和公民的自觉行动。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指导和引领作用。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许多科学技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防治雾霾工作的发展。但是,我们对雾霾的认识和研究还只是初步的,远远不能满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这一艰巨任务的需要。雾霾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不仅涉及环境保护和气象部门,还涉及能源、交通、工业、农业、林业、建筑、城市管理乃至餐饮和家庭各个方面,不仅有基础理论问题,更有预防和治理雾霾的技术问题,还有科学管理的问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组织科技攻关,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转化,加强推广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

(1)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

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基础研究是雾霾防治的理论基础和先导。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对雾霾的健康危害、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运动规律、雾霾的预测和防治技术等进行了许多基础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还很不深入,甚至还存在分歧,导致防治措施不力,不能满足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的需要。例如,科学界对雾霾的健康危害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积累,有的人过分估计了雾霾的危害,导致悲观情绪;有的人则认为雾霾对健康的危害还比不上抽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进行研究和防治,没有必要牺牲GDP和影响就业来进行治理;还有人认为雾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研究。又如,对于雾霾形成和消失的机理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和认识还远远不足,以至于预测不准确,防治措施不力,有时让人感到雾霾来无影去无踪,只能坐等刮风下雨才能空气清新。这些都彰显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分散在化学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等部门,不能适应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和其他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基金项目(类似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开展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跨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通过自由申请调动各相关学科的广大研究人员参与,促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在创新性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建议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也尽快安排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项目。

(2)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技术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版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各个方面做了许多详细规定。在贯彻执行该法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当前全国和各地区的实际,找出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和开发。

建议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将防治雾霾的科学技术列为优先研究内容,同时环境保护部和有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设立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专项,通过公开招标和公平竞争,调动全国力量,研究雾霾防治中的创新性关键技术问题,并尽快进行转化与应用,推动防治雾霾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近年来涌现出来许多防治大气污染的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技术,例如环保火力发电技术、烟气细颗粒物脱除技术、秸秆发电技术、雾霾过滤技术,等等,应予大力支持,采取措施促进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以迅速发挥它们在减少雾霾方面的作用。国家火炬计划应优先安排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二)加强燃煤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

目前我国能源的70%左右依赖于煤炭,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来自于燃煤,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状况是我国当前的现实,燃煤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从发展来看,应该逐步加大油、气的使用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例,但在短期内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当前特别加强对煤的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对于显著减少雾霾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煤炭消费中大致一半用来发电。全国火力发电厂每年产生140万吨二氧化硫和1500万吨烟尘,因此火力发电是我国最大的污染排放产业,对防治大气污染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火力发电行业中,如何提高煤炭质量,减少煤炭中有害物质含量,如何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烟尘排放,如何提高烟气脱硫、脱硝效率,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减轻雾霾带来显著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的煤电厂中,有的企业的烟气处理和清洁生产做得很好,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很小。建议政府部门将这些环保火力发电厂树立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典型,给予奖励,并在行业内有偿推广应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从而有效带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生产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火电厂,要坚决予以关停。留下的易于监督管理的大电厂,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督。

长期以来,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地理分布不合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火力发电厂多,而这些地区不产煤,必须从山西、内蒙、河南等产煤地区通过铁路和海运运输到上述发达地区。据报道,2015年我国铁路运输煤炭20亿吨以上,占当年全国煤炭产量的54%,占全国铁路运输货物量的一半以上。这些煤有一半左右用于发电,而其运输过程却消耗了大量电力,即消耗高品质能源来运输低品质能源,运输成本甚至超过煤炭本身。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能源浪费,而且由于东部地区集中烧煤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规划,在几年时间内,逐步在产煤地区附近兴建大型现代化火力发电厂,通过输电网络向东部地区送电,逐步关闭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电厂,以节约运煤的电力,并减少雾霾严重的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西部地区的新建的火电厂可以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环境污染。这种火力发电布局的改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是很显著的,应予以重视。

(三)加强其他高污染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研究

对于火力发电以外的严重污染大气的行业,如钢铁、有色冶金、水泥、陶瓷、化工等,也应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在这些行业所属企业千方百计地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加强废气处理,将大气污染减至最低。建议这些行业也像煤电工业一样,树立行业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予以奖励,并在行业内有偿推广应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对于那些技术落后、能效低、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四)加强生物质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

当前我国的各种能源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比例高达88%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清洁能源的比例仅占12%左右。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是导致当前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指明了“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的方向。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水电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还牵涉到土地和移民等复杂问题。风力发电受到风力条件的限制,太阳能发电不仅受日照影响大,而且投资成本高。其他非化石能源中,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林木、有机垃圾等。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其平均含硫量只有0.38%,而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秸秆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碳平衡,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作用,对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是21世纪初期国外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一种新能源产业,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大气环境的一种新途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占丹麦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瑞典、芬兰、西班牙等国也建成了秸秆发电厂,英国坎贝斯的生物质能发电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秸秆发电厂,装机容量3.8万千瓦。

秸秆发电有一系列优点,如来源充足,可再生,适用地区广,不需要像煤炭那样进行危险的开采,可减少煤炭和农村燃烧秸秆的环境污染,提高我国清洁能源比例,变废为宝,增加农民的收入,秸秆灰还可作为优质肥料,等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秸秆6亿多吨,其中可作为能源使用的约4亿吨,同时全国林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薪材总量约为3亿吨,仅此两项,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为7亿吨/年。如果生物质能源发电在全国推广应用,可取代煤炭3.5亿吨/年以上(按2吨生物质能源取代1吨煤炭计),以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40亿吨计,取代率将达到8%左右,对推动我国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增长和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生物质能源除了直接燃烧发电之外,还可以用于制造燃气、燃油等,部分替代石油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近年来我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但进展并不理想。从2009年到2013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仅从8%左右增至9.8%。按照国务院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争取达到 15%。如上所述,加强以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将有力推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保证实现和超过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的目标。

(五)大力发展绿色轮胎,建立轮胎标签法

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是对大城市雾霾的形成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必须考虑轮胎的影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油耗的20%消耗于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目前美国、欧盟各国大力推广“绿色轮胎”,可节油5-7%,能显著减少尾气对大气的污染。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汽车轮胎制造商生产低滚动阻力轮胎,以节约燃油和减少环境污染。2012年欧盟开始实施轮胎标签法,规定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每一条汽车轮胎都必须贴上标签,标明其滚动阻力、抓地力和噪音等级。近年来,绿色轮胎也受到国内轮胎企业(特别是生产出口轮胎的企业)和科技界的重视。建议政府部门结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抓好与绿色轮胎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要求轮胎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制和推广应用绿色轮胎。建议建立中国的轮胎标签法,从法律法规上推广应用绿色轮胎,为节约能源和防治大气污染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