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是广东民盟的发源地,1942年10月,成立了民盟韶关核心小组,至1981年8月,正式成立民盟韶关市委员会,至今历经九届市委会。改革开放以来,韶关民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开展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全市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紧紧围绕中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职、提升能力,为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997年4月底,著名社会学家、时任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来韶开展实地考察时,亲切会见了盟市委领导班子,对盟市委的履职成效表示满意,并留下了“为韶关经济发展多出力做实事”的宝墨。
在各级盟组织和全体盟员的共同努力下,37年来,盟市委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履行参政党职能方面呈现出多个亮点:
一、年轻化、任正职,班子建设有新突破
班子建设为组织建设之关键。30多年来,盟市委坚持按照“五种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历届班子建设,效果明显,尤其是在年轻化、任正职方面有新突破。四届、五届盟市委副主委陈善云,曾任乐昌市电力局局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五、六、七、八届主委林平杰曾担任韶关市计生委主任,还于2016年6月被任命为韶关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实现了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市级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的突破。九届盟市委现有主委1名,副主委3名,平均年龄45.3岁,主委林炜东先后担任市旅游局、市供销社正职领导。八届、九届盟市委副主委包玉兰担任副县长一职时刚满30岁。
二、高角度、宽视野,履行参政党职能有新成绩
30多年来,盟市委充分发挥民盟自身优势拔高角度拓宽视野,积极为韶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1.政治协商,建发展良策。盟市委始终牢记“参政为民”,高度重视每一次政治协商,积极准备,充分发挥民盟优势,拔高角度,关注民生,提发展良策。
1999年年初,盟市委得到著名经济学家、时任盟中央副主席厉以宁将到广州等地作经济形势报告的信息,主动向中共韶关市委领导提出争取邀请他来韶关作报告的建议并得到赞同。经盟市委邀请联系,厉以宁教授应允抵韶,考察了韶关大学、活力啤酒厂、镇泰集团、珠玑巷等地,并作了题为《关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其对策》的学术报告,市领导班子、市直机关、三个区的经济部门、高校、企业界和部分盟员近1000人聆听了报告。厉以宁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精辟生动,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我市各新闻媒体纷纷作了重点报道。
2000年9月,盟市委领导受邀参加市计委(现为市发改局)为市政府编制“十五”规划征求专家学者意见而举行的座谈会,并提出了参考意见。
2016年,在与市长见面座谈会上,民盟作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我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言;在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无主题座谈会上,民盟作了“大力发展韶关大数据产业的建议”的发言。
2017年,在市委协商会上,民盟发言《禅宗文化资源与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的设想》中所提的建议得到了市委书记莫高义的重视和采纳。
2.两会平台,展民盟风采。每年的“两会”是展现民盟参政议政成果的重要平台,30多年来,盟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1998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盟市委副主委陈善云牵头,据实反映因修建衡广复线开凿大瑶山隧道引起乐昌市班右坳地段4.5公顷地表下沉,使其上的农田、房屋、用水遭受损失的建议得到铁道部的重视解决,获补1300多万元。
2004年,盟市委提交的提案《尽快统一上网水电收购电价政策》,引起了省、市物价部门的重视,省物价局表示,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广电集团要在2004年完成趸售县的接管工作任务,接管后,其电价将立即调整到当地直管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我市各县域新老水电企业、不同电力企业之间成本和效益的差距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价格机制不完善、非公平竞争等存在的问题。
2005年,盟市委在市政协大会上的发言《打造客家品牌,促进韶关发展》引起了广泛反响,新闻媒体做了重点报道,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批准成立了韶关市客家联谊会,使之更好地发挥韶关的客家人文优势、作用,为促进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林平杰主委还担任过韶关市客家联谊会会长一职。
2009年韶关市“两会”召开前夕,韶关电视台专题部对盟市委三个提案:《抢抓机遇、早日立项,发展韶关城市轻轨交通》《关于对老年人持证乘车实行规范管理的建议》《拓展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就业才能保障社会稳定》进行了约访,采访内容3月24日、25日分别在韶关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播出,在市民中引起良好反响。市人大代表何蕊霞提交的《关于加大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的执法力度的建议》成为市人大十大重点督办议案之一,并得到的办复,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2013年,盟市委深入我市多个县、区和相关部门开展“加快推进我市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题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转化为集体提案后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领导亲自督办。
盟市委2017年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市“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关于大力发展韶关大数据产业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朱必风教授撰写的2017年省政协提案《加强对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引进和高校建设的支持,为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得到省长批示:“重点督办,省教育厅落实”。
3. 小信息,大作用。多年来,盟市委利用信息渠道的“直通车”,提交了一批质量高的各类信息,切实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2009年,提交的社情民意信息《韶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需做合理修改》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副市长陈向新签字督办。9月25日,市社保局专门召开座谈会,就《韶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制定实施专门征询盟市委的意见,民盟提出的几点合理化建议均被采纳实施。
2013年3月,提交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完善我市政务绩效考核工作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市长艾学峰等市领导签字,要求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对完善我市的政务绩效考核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6年,提交的信息《关于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被盟省委、中共省委统战部采用。
三、结硕果、出品牌,对口联系有新高度
盟市委与市发改局、市教育局的对口联系始于1991年。对口联系围绕“三个一”开展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共同关注一个主题、开展一次联合调研,27年来,对口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硕果累累,形成了韶关市民主党派与政府职能部门对口联系的“品牌效应”。
1.与市发改局共同关注经济社会发展。20多年来,盟市委与市发改局的对口联系关注点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例如发展城市经济(2007年)、城乡经济一体化(2008年)、低碳经济发展(2010年)、韶关“十二五”大交通蓝图(2011年)、城乡社会保障统筹(2013年)、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2014年)、能源电力发展(2015年)等。
2003年,围绕从根本上改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寻找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在与市发改局联合调研的基础上,盟市委组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各县(市、区)、远赴江西赣州等地进行调研,撰写出《解放思想,把握机会,创新机制,开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经提炼、整理,作为2004年市政协大会发言并转化为集体提案,引起极大反响。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了盟市委的建议,2005、2006年将县域经济作为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在韶关市“十一五”规划中将县域经济作为要重点做好的“三篇文章”之一。
2004年,盟市委协助市发改局,邀请时任盟省委副主委温思美教授带领5名农业经济专家来韶,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把脉。
在2012年6月召开的盟市委与市发改局对口联系座谈会上,双方共同关注我市“大交通”建设,确定了围绕开通韶关--柳州铁路这一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由双方人员组成的调研组赴清远、广西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题为《推进韶柳铁路立项以加快沿线地区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盟市委不仅在2013年的市政协大会上发言,还充分发挥民盟优势,将建议反映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有力推动了韶柳铁路的立项进程。
2.与市教育局共同关注教育发展。与教育局对口联系的20多年中,双方围绕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每次活动的主题都非常鲜明:例如,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共商“教育强市”大计(2009年)、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推进青少年家庭教育教育健康发展(2012年)、创强后,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3年)、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2014年)、推动“县管校聘”教育改革(2017年)等。
2006年7月,盟市委与市教育局召开专题研讨座谈会,就构建韶关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关注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2007年7月,盟市委与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召开了“教育专题研讨座谈会”,参会的盟员分别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对我市教育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切实解决好我市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推进我市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2013年11月,盟市委和市教育局参观了北京四中,并促成了韶关市一中、龙仙镇第三小学获得北京四中提供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帮扶,两校师生通过网校平台享受到北京四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2014年8月,由盟中央、新东方教育集团主办,盟省委、市教育局承办,盟市委协办的“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韶关站开始启动,4名新东方教师和50名本市教师参加了当天的现场互动交流。
四、好事实、实事好,社会服务有新影响
30多年来,盟市委充分发挥民盟优势,积极穿针引线,引入各项捐赠和扶贫善举,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扩大了民盟的社会影响。
1.同舟共济,扶贫济困。2006年7月15日,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的第五天,盟市委组织全市盟员共捐款3万余元、被服和生活用品116件,8月2日,盟省委领导和社会服务处的同志带着一万斤大米送到乐昌秀水镇。2008年1月,我市粤北高寒山区遭受罕见冰雪灾害,全市盟员共捐集现金3万元,棉衣200多件送往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盟市委组织“特殊盟费”捐赠活动,筹集五万余元,盟员李首魁、李铁来不惧危险,亲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护、防疫等工作。2010年开始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每年全市盟员捐款总额5万余元。
此外,盟市委于2005年协助盟省委为乐昌市秀水镇争取到省财政厅拨了20万元发展石灰岩山区水果基地的专项扶持款。
2.开展“烛光行动”,扶助薄弱学校。多年来,盟市委积极联系慈善机构和社会热心人士,动员他们关注山区教育,切实为薄弱学校和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2004--2005年,协助招收成绩优秀的42名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全免费到香港德昌机电集团办的技术学院完成高中阶段学业和技术培训,帮助这些贫困家庭学子解决了升学和就业难题。从2006年到2013年,广州盟员、知名画家陈师苏一行社会热心人士为仁化、始兴、南雄、翁源等地的中小学捐款130多万元,捐献画册、书籍3万多册;2007年,促成社会热心人士捐赠15万元兴建乳源县大桥镇石灰岩地区红云中学5000立方蓄水池,解决了师生生活用水的难题;2012年4月,广东嘉博文宝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财先生捐赠人民币50万元,为翁源龙仙三小扩建、维修,2013年7月,宝盛烛光学校揭牌暨《几何王》软件捐赠仪式在龙仙三小举行,时任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时任盟省委专职副主委李竟先、时任盟市委主委林平杰等领导出席仪式;2014年12月,香港铁路工会为翁源县瓮城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人民币20多万元的电脑、投影仪、教学器材和图书。
此外,盟市委还选派重点学校的盟员骨干教师智力帮扶农村偏远学校。2009年5月,前往广东省海拔最高的乡村中学——乳源大桥镇红云中学,开展针对性强的学科支教;长期帮助师资薄弱的曲江区白沙中学,辅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指导撰写教研论文,使该校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2014年,韶关学院心理学博士张凤琴为乐昌长来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韶关学院医学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樱为乐昌长来镇中心小学教师进行急救知识培训。2017年4月,组织北江中学支部盟员到南雄黄坑中学就提高审题能力、加强答题规范、提升应试技巧等进行针对性、建设性的交流和指导。
3.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盟市委每年选择一个贫困乡镇,开展送医送药送文化“三下乡”活动。多年来,“三下乡”足迹遍及乐昌秀水、九峰,乳源大桥、桂头、必背,新丰回龙、马头,仁化红山、周田,南雄油山、新龙、界址,始兴澄江,乐昌秀水、沙坪,翁源连新、瓮城,曲江枫湾等地。此外,2017年10月,盟市委组织盟员律师在五里亭皇景新村开展“建设和谐社会法律宣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做贡献。(民盟韶关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