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19年广东省人大、政协会议 > 盟省委大会发言、提案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联盟,大力推动粤剧文化传承与发展

时间 : 2019/01/26 来源 : 参政议政处 字体

案由:

粤剧在粤港澳三地和海外华人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推动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弘扬岭南文化、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认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就指示要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当前,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粤港澳合作交流不足,未形成推动粤剧发展的合力

粤剧源远流长,得益于其博采众长,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多元,传统戏曲市场日益萧条,粤剧急待创新发展。然而目前粤剧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足,粤港澳三地尚未形成推进粤剧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合力。虽然,三地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交流合作,已建立起定期会晤机制,搭建了一些粤剧交流平台,如“深珠港澳粤剧粤曲交流展演”、青少年粤剧夏令营等,但这些活动时间短、覆盖面有限,仍处于一种零散的、民间自发组织的状态,尚未形成一个全方位交流平台。政府对民间交流活动的支持不够,活动办理手续较繁琐。

2、经费投入不足,创新发展动能不够

文化体制改革后,粤剧团尤其是基层粤剧团,大多陷入生存困境。虽政府逐步加大对粤剧团的支持力度,但投入总额仍然不足:一是年度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剧团经费紧张,甚至难以保障演职人员的基本演出条件,遑论创排新戏。如珠海粤剧院有50名演职人员,但每年定额拨款仅210万。二是政府购买的演出资助不足,普遍标准偏低,不足以支付每场的演出成本。

粤剧院团光靠演出收入难以维持自身运营和发展,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连专门为粤剧建设专用场地的地市都极少,基层粤剧团普遍缺乏演出、排练场所,演出设备和装备陈旧落后,加上创新动力不足,新创剧目少且影响小,观众群逐渐流失、老龄化,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3、人才队伍状况堪忧,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一是人才留不住,进不来。转企改制后,粤院团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普遍较低,部分国有院团的演员职称晋升通道狭窄,难以留住已有人才;新招聘的指标少且要求大专以上,难以招到符合条件的人才。二是戏曲学校招生难,粤剧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戏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近三年平均每年招生不到20人,毕业生中又有相当数量转行从事其他职业;传统的师徒传授体系,也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华南地区戏曲专业缺少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导致演员层次不高。


建议:

粤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引导和推动,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精神文化的需求。

1、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联盟,推进粤剧文化交流

一是借鉴星海音乐学院牵头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联盟”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由广东省粤剧院牵头,联合大湾区内的粤剧院校、演出团体、演出剧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联盟”,共同推进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是以粤剧联盟为平台,在“羊城国际粤剧节”基础上,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粤剧节”品牌,扩大粤剧节在海内外的影响,促进粤剧团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三是把粤剧作为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合作的重点工程,并纳入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合作项目中,精心打造粤剧文旅产品,宣传推广粤剧文化。四是支持民间交流,探索建立更加便利的交流体制机制。鼓励“深珠港澳粤剧粤曲交流展演”增加广州、佛山等传统粤剧重镇,并逐步拓展参与城市。                                                                            

2、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粤剧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对基层粤剧院团的经费保障。可借鉴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采取委托管理方式,解决国有剧团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改制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则纳入国家财政拨款系列。二是建立粤剧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粤剧发展基金会作用,推动粤剧联盟建设,加大对粤剧院团的扶持。三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适度增加每场演出的补贴力度。四是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剧场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五是设立省级精品粤剧创作项目,鼓励支持粤剧创作。同时,发动院团参与文化部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计划、国家艺术基金及省文艺精品扶持资金申报。

3、加快粤剧人才培养和引进

一是探索更加灵活的粤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留住机制,不唯帽子、唯获奖,以实际能力评价人才;针对粤剧人才培养的特点,适当放开粤剧人才在职务晋升和招聘条件上的条件限制。二是探索在中职与高职院校戏曲表演等相关专业中实施“定向委托培养方式”,为有潜力的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免除学杂费用;支持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粤剧表演专业,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提升粤剧演员学历水平。

4、加强粤剧普及教育和宣传力度

落实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各项目标,大力做好粤剧进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宫的工作,鼓励粤剧以小分队的形式进社区、进厂矿、进军营。以省教育厅“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以粤剧为特色的中小学校。支持、鼓励开展以粤剧为主题的演出活动、电视综艺节目和比赛,为粤剧爱好者搭建演出和交流的平台,尽最大可能培养潜在的观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