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19年广东省人大、政协会议 > 盟省委大会发言、提案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发展

时间 : 2019/01/26 来源 : 参政议政处 字体

案由:

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14.7%。据调查,我省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医疗救治。而目前我省养老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医院不能养老,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常住,又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医养结合正是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矛盾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工作,加快出台一系列促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调研发现,我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1、医养结合总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省承担居家养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设施薄弱,无法真正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承担社区养老的日间照料中心医疗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弱;养老机构方面,全省44.9万张养老床位中,医养结合床位仅占33%,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80%以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型床位缺口巨大。“能医不能养、能养不能医”的“医养分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2、医养结合政策措施不完善

尽管政府鼓励养老机构积极转型,健全医疗功能,但由于申办医疗资质的门槛较高,养老机构从设施设备和人力财力等方面均很难达到卫生部门关于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即使达到标准,目前政府对养老机构的配套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大,缺乏合理的政策来调动养老服务市场各方主体积极性。医养结合工作仅靠政府财政支撑,难以保证医养结合资金链条供应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3、老年人护理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是创新之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借鉴国际经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都需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支撑。全省除广州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外,其他地区还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未覆盖到全体老年人。

4、医护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不高

当前,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不足、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短缺是我省医养结合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一方面,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不能享受与医院的专业人员在职称、晋升、薪酬等方面同等的待遇,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从业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养老资源明显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能促进各类养老资源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不足。


建议:

1、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科学制定医养结合规划

建议把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科学制定医养结合规划,加大医养结合经费投入,及时总结现有的国家、省、市级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工作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促进政策落地和项目实施。

2、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相关机构的扶持力度

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改进医养结合机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制定并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各项措施,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设施的建设投入、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资源投入,推进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二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预防疾病和健康保障功能,鼓励经营状况不良的基层医疗单位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转型;三是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保障作用,鼓励支持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给予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更多政策扶持。统一公办、民营医养结合机构运行补贴标准,建立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医保政策,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准入条件的,应当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3、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医保政策相配合,建立长效筹资机制

尽快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将老年慢性病人的长期治疗费用、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费用纳入医保范围。结合长期护理保险,为高龄老人、失能或残疾居民提供预防性的设备及家居改造。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正式建立时,建议通过建立医养结合救助性基金、将部分医保基金用于医养结合以及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等方式建立长效筹资机制。

4、加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组织开展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对养老护理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可享受培训和鉴定补贴。二是逐步改善和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师、护士、康复技师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资格、注册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执行与医疗机构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相同的政策。三是在我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建设工作基础上,完善老年人健康电子档案,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行电子病历和网上远程问诊,提供方便快捷的医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