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1月13日广州电】(特派记者 袁斯茹)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北部,有一片59.8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是中心城区自然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更是深圳科学版图上的重要支点——西丽湖国际科教城。1月13日,省政协委员张晗告诉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自己此次的提案之一,是用“六个一”构建科教城的核心影响力。
省政协委员、深圳大学教授张晗接受记者采访。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在这片‘桃花源’内,既有南科大、深大、清华、北大、哈工大等一系列重要高校,又有鹏城实验室、化学肿瘤基因组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深圳先进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科研院所,可以说科教城是深圳的重要历史机遇。”张晗委员告诉记者。
作为深圳大学博士生导师,科研出身的张晗表示,在基础科研和学术影响力上深圳已有长足进步,但比起北京、上海等科教强市,仍有差距。“比如合肥的GDP是深圳的1/3,但我国科研机构序列中规格最高的国家实验室,合肥就有4个。”张晗说。
如何将科教城打造为人才、机构、机制、生态的有机整体,张晗等科研人员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六个一”的建议。第一是设立西丽湖科教城人才服务中心,专门解决人才引进和服务问题;第二是打造一个应用基础研究学术专刊,将南山多名院士与大量高端人才组织起来,不再跟随西方的“SCI指挥棒”;第三是建设一个高端论坛,对标北京香山论坛,力争打造成高交会的一个品牌;第四是由科教城内的8所高校、300余个各类研究机构组成一个联盟,整合各层面资源;第五是由政府直接出资,设立一支“西丽湖基金”,首期5个亿,一方面支持区域内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对落地项目进行早期股权投资;第六是政府出资成立“深圳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个桥梁,联动各区域集中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