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聚焦2021两会 > 2021年广东省人大、政协会议 > 代表委员之声

省政协委员丁邦晗: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急救体系

时间 : 2021/01/29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岭南春早,广东两会进行时。现在进入《两会·会客厅》访谈系列第二期,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他一直助力推动社会急救、院前急救的建设。如何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急救体系,我们今天来听一下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建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丁邦晗 :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做好急救工作,做好疫情防控,是我的本职。作为广东省的政协委员,我仍然会关注由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急救大平台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院前急救,让更多的心脏骤停的急症患者能够获得生命,获得再生!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 陈炯如:丁委员您好!去年您的提案“在全省主要公共场合配置AED,提升急救的成功率”获得了优秀提案,您觉得目前公共场合AED的配置足够吗?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百万人口的配置率是不够的。根据中国的情况,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一点是,AED配置好了,谁来使用,目前整个社会环境急救氛围还没有形成。

南方财经:在今年的提案中,您也继续关注社会急救平台建设,您认为要实现全民参与,主要困难是什么?

丁邦晗:这其实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目前急救主要依靠的是我们专业的医护人员。当一个人发生急症需要急救的时候,家里人是帮不到忙的,亲朋好友也是干着急,原因就是大家没有学过,当前的培训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不知道谁来培训。

南方财经:那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或者AED使用等方面知识呢?

丁邦晗:我觉得有一个可行的方法,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我们希望用两代人的努力改变这个局面。我觉得可行的关键点就在教育,就是在中小学的教育阶段,要把生理卫生的知识和急救的放进来,课程改革也要改到这方面。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要专门做这件事情,形成一个联动机制,把医院里的从事急救的医护人员和学校里的老师培训好,还有的是学校的校医要培训好,学校的校医也能做一部分工作。

南方财经:比如我是学过心肺复苏的,但是很快就忘了,相信很多人的情况跟我一样,您认为如何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呢?

丁邦晗:对于成人来讲就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可以越多越好。这里面可以由红十字会,各家医院来组织。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需要把社会急救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院前急救需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不能放手不管。1月10日是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我觉得120也可以做一个中国急救日,这一周都作为急救培训周来实现。这样会有更多的宣传,更多的鼓励,让百姓能够重视急救,自觉地学习急救。也让更多医护人员自觉投身到急救的培训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两会报道组:陈炯如解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