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4两会专题 > 媒体聚焦

【团结报】多地聚焦释放数字经济更强动能——省级两会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建言观察

时间 : 2024/01/23 来源 : 团结报 字体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数字经济成为当下及未来的主要经济形态,并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强势崛起,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随着各地两会陆续召开,记者梳理两会提案发现,各地高度关注加快数字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发展愿望,“抢占数字经济高地”一词多有出现,提案中的省际数据对比也说明多地已在数字化改革中“暗自较劲”。其中,多个省级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聚焦本省数字化特点积极建言,献良策,谋未来。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要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除了使数据要素对自身产业和实体进行赋能、降本增效以外,关键是让数据实现跨实体、跨地域、跨产业复用和融合,创造增量的倍乘效应。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强调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2023年福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2.9万亿元人民币,占福建省GDP比重近50%。去年9月, 福建出台《福建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打造100个典型数据应用场景;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上架产品突破2000款;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先行区……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建设发达完善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汇聚包括数据提供商,数据治理 、产品开发等的技术服务商和登记、评价、评估、审核等的商务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数商群体。”福建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直工委主委、福建新东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平建议,引导省直部门、地方及国有企业当前开展的存量数据交易业务进场交易,做大场内数据交易规模。

  毋庸讳言,确权难、估值难使得不少地方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陷入瓶颈。“早在2021年7月,我省就已出台《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但目前还存在数据确权机制尚未明确、数据估值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标准化体系、数据交易生态圈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我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建议》。提案中在强调数据确权公示机制建设外,还提出“培育和发展数据经纪人以丰富交易模式”。“支持部分实力较强、业务模式成熟的数据运营商开发一批有市场需求、价值明确、标准化程度高的数据资产化产品先行试点。”“加快完善数据估值的一级市场和数据定价的二级市场,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等建议。

  加快对中小微企业的数智化改造升级

  都知“数字”好,也言改革难。数字化改革路上,转型意识不够到位、转型成本高、转型路径不明晰成为改革主体——企业的主要困惑。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于数字化改革动力还明显不足。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表示,近年来,广东引进培育一大批数字化服务商,累计推动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但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仍然存在整体战略规划缺乏、数智化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行业示范案例引领。

  “建议遴选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打造数智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充分发挥‘排头兵’引领示范作用,为各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案例。”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两会上提交相关提案表示,应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构筑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平台,通过大企业“建平台”和中小企业“用平台”来双向发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协作共赢的数字化生态。

  “规模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世界性难题。”台盟浙江省委会在浙江两会上提交《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也表示,建议加大筛选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开展工作试点力度,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福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数字产品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民进福建省委会表示,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为25%,只有9%左右领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开拓了新业务,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阶段的设备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大军中亟待“帮扶”群体。

  民进福建省委会认为,应差异化研究福建民营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径图,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引导龙头企业率先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一地一典型”。加快在生产管控、品质管控、工艺优化等节点开展应用场景实践,开放行业共性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

  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建设

  “建设数字农业”“建设数字农村”也是多地省级两会的关注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广东数字乡村发展水平(46.4%)排全国第六。

  “和浙江还有一定差距,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明显与我省经济地位不相称。”对此,民盟广东省委会一口气提了多个务实举措,例如“建议加快在农村铺设5G网络,推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全方位覆盖”“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重点支持龙头农企引领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智能化农业装备、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等技术创新的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深化农产品(5.680, 0.04, 0.71%)电商发展,持续深化‘数商兴农’,培育推介农产品网络品牌”“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揽件”等。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相关提案中表示,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各领域建设标准,同时建设全省数字农业应用推广中心,支撑全省“三农”智慧大脑平台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建湖南省委会提交了《科技赋能农业 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提案,提案更侧重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基础建设,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例如提案中建议,推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重点支持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科技攻关,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数字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发挥数字经济动能释放新消费潜力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消费产业链正在被重塑。数字消费成为高品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与重要支撑。

  “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以全新数字场景提升消费意愿、拉动消费潜力。”民建北京市委会看到了数字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数字科技赋能北京新商贸新消费的提案》。

  “从全国看,数字消费有效带动消费恢复性增长;从北京看,数字消费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引领性力量。”民建北京市委会建议,要聚焦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打造数字商贸新地标。例如,聚合集成全息投影、VR装备、智能机器人(9.770, 0.14, 1.45%)、虚拟直播间等科技装置及设施,打造元宇宙商业示范街区,为商家提供全品类商品直播服务平台。围绕新世代客群潮流生活方式与圈层文化,启动“一店一策”数字化升级改造计划,探索传统商业“数字+体验+消费”转型新模式。

  “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数字文化消费。”民进北京市委会则看到了数字带来的文化消费潜力。他们在《加快发展文化数字经济 加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提案中表示,建议强化首都特色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构建,研究发布北京市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建设清单,尤其注重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消费场景建设。借势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北京数字消费节、北京消费季等品牌活动,加大数字文化消费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数字文化消费氛围。

  作为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政策利好下,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如今,各领域由于进行数字化改革相继焕发出新的生机,甚至改头换面。可预计的是,数字要素的应用场景只会越来越多、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可限量。(团结报记者 吴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