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至24日,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在广州召开。会前各民主党派陆续向大会提交集体提案,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当前,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记者了解到,今年各民主党派纷纷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发展出谋划策。
民革广东省委会: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
民革广东省委会提出了一项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旨在解决当前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提案指出,广东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虽有进展,但仍存在政策落实有难点、成果供给和应用范围有限、投入产出和专利转化比率低等问题。委员强调,“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转化制度机制。”
为此,提案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深化政策落实,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实施,细化实施细则,包括成果评价、权属改革、激励政策等。其次,强化转化导向,增加高质量成果供给。明确高校科技创新定位,建立以转化为目标的科研立项机制,促进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项目验收的重点。再次,推进以评促转,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方式,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作用,完善科研项目评价机制。最后,健全转化机制,促进市场化运作。建设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实行成果登记制度,加强信息披露,促进成果市场化交易。
委员表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质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民盟广东省委会:
全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民盟广东省委会提出的提案专注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旨在推动广东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提案深入剖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提案指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名委员表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案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具体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服务化转型。政策应注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二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等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制造企业转型为制造服务型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效率。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人才支持。
委员表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向更高端、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民建广东省委会:
推动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民建广东省委会提出的提案聚焦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旨在引领广东省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案中指出,广东省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韧性待提升等挑战。委员表示,“广东省应加强创新驱动和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为实现这一目标,提案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加强政策统筹和资源整合,制定和实施更为精准的支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此外,优化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足够的产业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培育关键领域和细分市场,重点支持新型储能、低空经济、通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新兴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委员表示,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推动广东省的经济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助力省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进广东省委会: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了一项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提案,旨在加快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案指出,尽管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但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委员表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为此,提案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推动“民营经济31条”等政策的实施,通过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提高民营企业对政策的认识和利用。推动投资政策落地,提高政策的预期性和稳定性,保障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落地,确保竞争公平性。缓解融资难题,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降低贷款利率和相关费用,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
提案还建议,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活投资和消费热度,推动PPP模式规范发展,发放消费券和惠民券,促进消费市场活力,提振市场投资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提高其社会地位,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广东省民间投资的增长,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实施品牌创建战略,助力建设制造强省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出了一项关于实施广东品牌创建战略的提案,旨在通过创建优质品牌,助力广东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提案强调,尽管“广东制造”已在全球产生显著影响,但广东制造的品牌形象尚不够清晰,品牌建设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委员指出,“品牌创建不仅是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此,提案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广东省创建自主品牌的战略和规划,整合多部门力量,推动品牌创新和发展。其次,拓展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通过强化品牌国际化,加强品牌文化传播,提升广东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激发制造业企业创建品牌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文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提案表示,“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广东省能够在全球市场中更好地展示其制造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提出了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旨在提升该地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和协同效能。提案指出,虽然该地区港口群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缺乏整体性规划、统筹协调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委员表示,“需采取综合措施,优化港口发展战略,实现功能互补。”
提案建议包括: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包括整合现有规划,构建协同、互补的港口发展体系;健全港口群政企协调合作和监督机制,包括建立三地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区域协调合作的有效开展;推动港口融合发展,在现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协同三大枢纽港与其他港口,实现“一盘棋”的全局效应。提案表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整体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