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4两会专题 > 大会发言

推动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奏响向海图强新乐章

大会发言之二

时间 : 2024/01/22 来源 : 参政议政处 字体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各类海洋资源得天独厚。2022年广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但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仅为14%,与福建(21.7%)、山东(18.6%)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正处于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关键期,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排头兵,广东迫切需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目前我省海洋科技整体基础不强,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如海洋渔业方面,海水种业以杂交育种居多,在基因挖掘、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育种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方面,不少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部分高附加值核心部件仍需进口;海洋生物医药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药数量少,技术活跃程度较低。

  (二)海洋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蓝色经济”缺乏活力。一是海洋金融创新水平有待提升,传统风控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海洋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普遍对海洋经济的评估专业性不足,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相对缺位。二是政银信息交流不够畅通,政府部门制定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未能有效传导至市场前端,银行机构自主挖掘项目需求的质效有待提升。三是海洋资产抵押普遍缺乏明确操作依据,海上构筑物的定义、所有权登记、抵押登记流程等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引,无居民海岛开发建设的建筑物无法进行产权分割。

  (三)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尚不稳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一是我省仍有不少富营养化海域,珠江口和局部海湾海水仍然存在劣四类水质分布,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难度大。二是全省产业发展进一步向沿海转移和集聚,沿海重大石化钢铁项目陆续落地,海洋环境改善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目前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作为一般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用地用海、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繁琐,时间成本较高。

  二、建议

  (一)加强科技攻关,推动海洋产业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

  一是持续推进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种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交叉学科、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二是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大力培育开发海洋装备测试、海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的新业态;三是利用我省信息产业优势,数字赋能传统海洋产业,着力发展海洋牧场技术,助力“粤海粮仓”建设。四是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发挥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等共建共享平台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涉海企业,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二)推动蓝色金融创新,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进一步深化大湾区金融开放合作和互联互通,支持优质涉海企业运用港澳、深圳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搭建蓝色金融科技平台。二是加快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和推动各级地方政府与辖内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等加强战略合作,开展投融资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创新推广“政银担”模式等新型合作机制。三是深入推进海洋产业链融资,支持开展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稳妥推动在建船舶、远洋船舶抵押贷款;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涉及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新型保险产品。四是试点建立蓝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对外吸引多方金融机构加入蓝色项目,对内放宽社会资本进入涉海金融项目的领域限制,积极开展涉海产权及资源定价交易。

  (三)筑牢蓝色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注重陆海统筹,建立“海域-流域-陆域”空间分区管控体系,强化入海河流的统筹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二是结合科技创新手段和海洋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和生态风险预警,使海洋生态保护迈向数字化和智慧化,促进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的共融共生。三是充分结合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的申报、招投标、审批监管等全流程要点,出台精细化服务,畅通政产学研协同参与渠道,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保证项目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