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2024两会专题 > 大会发言

关于推动我省会展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大会发言之十一

时间 : 2024/01/22 来源 : 参政议政处 字体

  近年来,我省会展业与文旅产业发展相互依托,共生共荣。广交会、深圳文博会、珠海国际航展等一系列展会的举办,极大拓展了会展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空间。会展业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明显,2023年广州秋交会期间,仅酒店住宿预定量一项较2022年同期就提升350%(2022年秋交会线上举行)。然而,在利用会展优势资源,推动我省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推动我省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业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对文旅产业带动效应欠佳。以广交会展馆为例,会展地点远离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交通分流和布局有待优化。此外,广交会展馆与广州本地文化聚集区域、特色旅游景点相距较远,大多数展会未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外地旅客难以在展会期间感受本地文化魅力,文旅产业带动效应欠佳。

  (二)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会展活动实施分级分类且由多部门各行组织管理的机制,行政化色彩浓厚,一方面容易造成政企不分,阻碍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政出多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管理与协调沟通不足、协同效率不高,影响了文旅产业与会展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形式创新不足、国际化程度低。一是互联网环境下,我省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创新手段不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直播行业、网红经济等利用不足。二是龙头企业少、国际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四)文旅产业和会展业复合型人才匮乏。在世界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会展业和文旅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加上之前几年受疫情影响,会展业和文旅产业发展不景气,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如今虽有所恢复,但高端人才特别是精通会展业和文旅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依然十分匮乏。

  二、建议

  (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会展业和文旅产业优势资源整合

  一是优化提升会展场馆交通通达性,完善周边交通运输网络和停车场建设,加强会展场馆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构建基于多种语言环境的“大数据+”智慧交通平台。二是探索在综合交通枢纽附近结合高端酒店业集群建设发展会展+旅游经济,建立特色文化商圈。三是持续加大会展场馆数字化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力度,利用VR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数字化技术引入本地特色文化元素,提高会展与文旅融合体验的沉浸性和互动性。

  (二)完善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协作机制

  一是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会展都市圈”的目标要求,结合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完善广东省会展行业相关法规及政策。二是持续简政放权,简化会展备案手续和相关文旅活动的审批手续,深度对接我省“七个一”文旅促消费活动、提振和扩大消费“27条”等,加强跨部门协作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沟通合作,积极谋划和培育与本地文旅产业契合度高、标识度强的本土展会项目。三是结合我省实际,成立行业跨界联盟,开展跨区域会展和文旅资源整合,带动二三线城市会展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会展业优势资源的延展性。

  (三)创新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形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是借鉴香港经验,借助我省会展业资源优势,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开发更多会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塑造“会展+文旅”品牌,实现文旅与会展两大产业资源共享、相互融合。二是加强会展企业与文旅企业协作,创新服务形式,设计“会展+文旅”一体化线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三是加强与港澳两地会展业及文旅产业合作,招募国际知名会展集团落户广东,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数字化转型会展和文旅企业标杆。

  (四)加强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专项政策,引入会展业和文旅产业领军人才、优秀团队,推动相关人才入选广东高层次人才计划;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设置会展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杰出人才奖,留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邀请会展文旅运营精英为学生或从业人员授课,开展企业实践教学培训,提升相关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三是支持行业协会跨行业联合开展场景融合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一定的场地、设备、经费和人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