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经济是一个区域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吸引知名品牌设立区域内首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以消费带动就业、税收和投资增长的发展新模式,发展首店经济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发展首店经济,《广东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然而,与先进省市相比,广东在首店经济发展上还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
一、我省在推动首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配套不够完善。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40年居全国首位,发展首店经济的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但我省发展首店经济起步较晚,上海在2018年首倡首店经济,北京、成都等地在2019年提出首店经济发展目标,我省广州、深圳在2020年左右才开始推动发展首店经济。目前我省还未在省级层面出台发展首店经济的专项政策文件,作为对比,2019年以来,北京首店政策已迭代更新至3.0版,先后印发《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2.0版)《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二)载体建设相对滞后。首店经济的发展需要高品质购物中心和核心商圈作为载体。但目前,我省还缺少销售规模大、引领性强的购物中心,在商圈建设水平上与消费第一大省的需求不相匹配。作为省内高品质购物中心代表和首店集聚地的广州天河太古汇、深圳万象城,年销售额规模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购物中心差距较大。根据赢商网发布的“2023全国商圈商业力TOP30排行榜”,我省只有广州、深圳的商圈入选,其中广东排名最靠前的广州天河路商圈仅位列第10。
(三)业态创新存在不足。相较于普通门店,首店在消费场景、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上更注重创新,往往能够带来新颖的购物体验,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但目前在品牌引进方面,广东的业态(品牌)丰富度有余,质量档次上还有短板;在发展思路方面,地域文化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而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首店首发结合;在管理服务方面,还欠缺推动首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建议
(一)出台发展首店经济专项政策
一是建议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广东打造成为国内首店经济的新高地。二是立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聚焦国际、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三是对本土创新品牌首店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孵化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餐饮、美妆品牌,做大做强咖啡、烘焙、新茶饮品牌。四是以首店经济为重要突破口,加大资源倾斜,支持广州、深圳迈进国内首店经济第一梯队;加强对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发展本地特色首店经济的财政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加强促消费平台载体建设
一是结合商业网点规划,优化商业布局,提升商圈品质。以广州正在打造的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长隆-万博商圈等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深圳规划建设的罗湖核心商圈、后海-深圳湾商圈等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为重点,支持首店首发经济重点突破、引领发展,吸引更多全球首店、亚洲首店和全国首店落户。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步行街(商圈),将广州北京路、佛山岭南天地、汕头小公园、潮州牌坊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与首店经济深度结合,打造“文化精粹+高端精品”的商业模式。三是加快各地市重点商业综合体建设,通过高品质购物中心的优质首店形成示范效应,集聚更多高能级品牌。
(三)推动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是利用岭南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消费环境,将首店经济与夜间经济、高品质步行街和智慧商圈建设相结合,吸引主打概念与体验的非标准店型,加强引进特色餐饮、文体娱首店,丰富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以食兴夜”“以娱兴夜”。二是结合珠三角文化、体育、医疗资源优势发展首店经济,创新数字消费场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枢纽流量高效转化。三是建立全省首店经济的标准体系,包括界定标准、评分体系、长效评价体系等,让品牌能级高、品牌创新力强、文化传播力强的首店脱颖而出。四是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全省首店经济监督评估机制,制定发展首店经济的年度量化考核目标,加快品牌集聚、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实现首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