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聚焦2023两会 > 广东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林炜东委员:关于加大对供销合作社 综合改革支持力度的提案

时间 : 2023/01/17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案由:

今年中央1号文明确提出“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黄坤明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供销合作社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联农带农重要作用。

过去,供销合作社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成为了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承担着各种生产及生活物资的供给销售,还成为了城乡、工农以及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同时,供销合作社还肩负着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近年来,我省各地 供销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与农民联系更加紧密,地位作用也日益显现,在乡村振兴、保供稳价、维护粮食安全等多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省供销合作社2021年在全国排名第8位,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符,供销社改革还存在短板:一是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供销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供销社人员配备不足,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基础薄弱。部分县级供销社债务和人员包袱沉重,经济实力薄弱,联农带农能力不强。部分基层社资产处置较彻底,缺乏基层工作阵地,基层供销社建设推进难度大。三是资金匮乏。政府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不够,供销社难以全方位高质量开展为农服务。2019年以来,广东省财政预算安排给省供销社的资金约4.55亿元,只占全省涉农资金的零头,而市县涉农资金对供销社的预算安排更少,因此供销社在恢复重建、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四是人才缺乏。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老化,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建议:

1、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是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层面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特色产品品牌化营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培育供销社企业或基层社成长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将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纳入对下级政府考核,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三是对供销社实施的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保障建设用地。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党委政府来说,供销社就是农业领域的“国家队”,做大做强供销社,“三农”工作才有抓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供销社的经费投入力度,在执行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任务赋予供销社,并给与涉农资金支持,以发展壮大供销社基层组织,引领农民共同致富。二是加大对供销社关乎民生的重大项目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近年来,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推进组织、网络、服务和管理创新,全力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如冷链物流骨干网建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政府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政府可将储备粮、油、肉等农副产品交由供销社经营,提高储备物资的安全性。同时供销社可利用冷链设施,低成本或零成本地帮助农民冷藏或冷冻农副产品,以降低农副产品损耗、延长农副产品有效期,提高农民收入。

3、强化人才支撑。“缺人”是供销社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配足配强供销社人员,选派懂经济、善经营的人才充实到参公管理的各级供销社领导班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担任基层社主任,并吸收农民社员中的优秀分子参与基层社的日常管理;对有志投身基层供销合作事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给与适当的财政补贴,提高其待遇,解决基层社后继乏人难题,以改善供销社队伍结构;强化对基层社主任或由基层社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加快基层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4、加强基层社阵地建设。按照合作制原则,完善治理结构,广泛吸纳村“两委”、农民合作共建基层社,共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生产生活服务平台、共上发展项目,不断强化供销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突出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特优势,真正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整合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土地、资金等资本作股到基层供销合作社,改变农村碎片化零散经营模式,形成农村产业兴旺合力,以达到供销社和农民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