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07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最先建设50种主要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实现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长期稳定支持,实现全产业链研发的贯通,实现了创新研发与示范应用一体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对产业突发问题的应对及解决启动关键作用,为各级政府的产业决策也起到重要参谋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第三方评估研究中心通过绩效评估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是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全国范围内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内生机制的成功探索。2008年后许多省份也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各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也在2011年启动第一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与国家体系互补和配合。首批启动水稻、生猪、岭南水果、花卉和特色蔬菜等5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拥有许多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虽然农业总产值在广东省的GDP中占比不是很高,但广东省也是全国农业的生产大省,部分农业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如我省的荔枝等岭南水果处于全球领先,禽畜业也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热带亚热带农业是我省的特色,也是我省县域经济的重要来源。在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研发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培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019年广东省启动了第三轮51个广东省农业现代农业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了一批省农业产业科研和推广的专家队伍,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互配合,为我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完善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经费支持力度较低。目前我省每个现代农业创新团队的支持经费共约110万元,每个岗位专家团队的资助力度为5-10万元左右,而综合示范基地/试验站团队5-6万元。这种经费支持力度,难以支撑产业技术的深度研发与突破性创新。在目前科技人员考评体质下,绝大多数体系专家还必需努力去争取其他研究经费,无法全身心投入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与创新团队建设,对整个创新团队的稳定发展不利。据了解,广东省相邻几个省份农业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均远远超过广东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每个岗位为25万元,试验站15万元;湖南省体系岗位30万元,试验站25万元;江西省每个岗位30万元,试验站10万元;福建省每个岗位25万元,试验站20万元。
(2)经费下拔时间过迟。据了解,近几年我省体系经费的下拔时间多在6月-8月份,一些团队经费使用滞后,年底不得不要结余经费,用于来年初的季节性研发和技术服务,这又违反了资金当年使用完毕的规定。
(3)对创新团队的过程考核环节过多,过细,除了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年度考评、述职汇报、项目验收等考评外,还有第三方督察、农技驿站打卡等的考核,占用科技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应对。
(4)体系和岗位的设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和岗位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间的对接不够平衡,有些体系对接紧密,强强联合,但也有些联系少,优势未得到体现。
二、对策建议
(1)增加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我省在农业上的投入大大增加,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队伍,也应投入相应的资金(如达到国家体系一半的资助力度),培养和壮大我省的农业科技力量,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开展我省特色农业各领域的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使创新团队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的“正规军”,充分发挥其体系化“作战”的优势,体统提升我省农业产业技术水平。
(2)在经费下拔时间上,在符合资金使用的前提上,应尽可能早下拔经费,避免影响上半年需要开展的科研和推广工作。
(3)体系考核以结果为准,勿过于关注过程管理。在保证科研人员适合的科研和服务任务外,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信任度,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填表、汇报、审查等,制定完善经费管理规定,以年度验收和首席述职为主,结合抽查的方式来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也减少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4)加强创新团队与国家体系、创新团队之间的对接合作,避免重复的工作导致的浪费。加强创新团队和岗位与试验站的动态管理,特别要加强我省各农业体系中一些薄弱环节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五)加强体系人才队伍的建设,使我省特色农业科研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