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聚焦2023两会 > 广东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张智勇委员:聚焦细胞基因治疗产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人才培养的提案  

时间 : 2023/01/17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背景介绍】   

以干细胞再生医学疗法和免疫细胞疗法为两大基石的细胞基因治疗(以下简称CGT)产业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三代革命性治疗技术,有望解决人体组织器官缺损、衰老(干细胞再生医学疗法)和癌症(免疫细胞疗法)等传统药物和器械无法很好解决的临床难题,在过去5年期间,CGT产业爆发式发展,国内外已有细胞基因药物获批上市,并取得巨大临床治疗及商业成功,治愈了很多传统技术治疗无效的病人,据预测,2030年CG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千亿美元,2021-2030年复合年增长24.3%,各个国家及跨国药企积极布局,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是最黄金的产业发展时期。

CGT赛道是我国和广东省犹如新能源车般的弯道超车的战略性机会点,传统药物和医疗器械我们落后西方数十、上百年的积累,诸多技术和专利壁垒,很难短时间突破,而CGT产业我们跟国际是同一起跑线(新能源车VS燃油车的发展机会);此外,珠三角在传统药物、器械沉淀及发展不如长三角,也是珠三角、大湾区的战略性机会。然而,我国CGT的先进科研成果及科研人才队伍大部分聚集于高校、科研院所(简称高校)等体制内,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专业产业化复合人才非常稀缺等问题。

针对这一战略发展机会及瓶颈问题,结合张智勇委员等十余年一线临床转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研究生培养的心得体会,建议政府从以下两方面:转化中试平台打造和产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台政策、打造基础设施和试点人才培养机制。

【建议一:打造CGT政府公共转化平台】

现有CGT很多成果前期研究源于高校,但高校平台主要是前期基础研究,而大企业是后期的生产放大环节,高校成果初创公司需要自建中试车间,不但前期硬件基础设施投资巨大、高校初创团队配备的人员团队(生产、质控等团队)经验不足,无法跨越中间的产业化死亡谷,希望政府联合央企/国企有计划建设CGT基础转化平台(CGT中试转化平台),如CDMO平台,服务初创企业,降低中试放大的创业门槛。这也是属于制造业强省的生物医药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二:大学硬核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高校每年也培养大量研究生、博士生,但很多毕业生因大学岗位饱和找不到工作(是一种国家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社会又急需懂科技、又懂商业/产业化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这种复合人才需要一种全新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较长期(3-5年)的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可借鉴斯坦福的著名的Biodesign科研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在广东省重点大学积极试点新型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操作:在研究生完整培养周期(3-5年)内,以某一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转化研究,配备学术、临床、产业化多元化的导师团队,分两阶段培养:(1)第一阶段(前2-3年),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特定的科研创新课题(现有大学的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第二阶段(后2-3年),引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创业训练营等培养机制训练其产业转化能力。后期结合社会资本(风投基金等)、产业方(上下游产业)及专业化管理等商业团队合作,筛选并孵化优质创业项目,为社会输送高科技创业公司,让优秀研究生带着教授导师(大部分教授没有精力创业)的高科技成果到社会上创业。

以上提案,相辅相成,从降低创业门槛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致力于有助于盘活高校闲余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帮助国家占领CGT新产业的战略高地、造福全国人民、促进产业升级、解决就业、创造GDP,真正响应国家关于“让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以及自己一直在追逐的“让再生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选项”的临床转化梦想。

【联合提案人(排名不分先后)】

•黎孟枫委员,南方医科大学校长

•唐小平委员,广州医科大学书记

•冉丕鑫委员,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赵金存委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隋建锋委员,广东启迪投资集团总裁、江门市团委兼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