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聚焦2023两会 > 广东两会 > 代表委员之声

彭洪委员:关于推动澳门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时间 : 2023/01/17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2019年9月,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设立分部,重点围绕相关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方向,为合作区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夯实科研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这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系列问题,掣肘其高质量发展。

一、实验室发展基础有待夯实。澳门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建设现由合作区经济发展部门负责统筹推动,由于目前合作区正值转轨发展阶段,短时间内较难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配套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专项支持,并帮助实验室打开产学研市场。按原机制运作,现已出现资金“吃紧”情况,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目前因经费不足,无法聘请管理动物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前期只能委托第三方专业实验动物企业进行代位管理,相关管理服务费用高昂。

二、科研人员及物资跨境流动便利度有待提高。外籍专家已与澳门本部实验室签订了全职劳动合同,无法再与横琴分部签订全职劳动合同,只能通过特聘或兼职方式参与横琴分部的科研工作,这也导致无法为其申请办理中国永久居留证。通关过程中,海关会对实验室科研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手续,有时还会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审批查验,部分实验试剂、实验小鼠、紧急设备由于长时间审批(查验时间不确定),以至无法及时通关入境进入合作区,影响横琴分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开展。

三、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实验室研究成果很难获得较大的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支持,很多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很难进入工程化和小试阶段,往往“夭折”在概念验证阶段。区内龙头和骨干企业存量有限,科技研发需求市场的体量不大,区内科创产业生态及上下游产业链仍在构建当中,加之缺乏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统筹支持,实验室产学研项目应用场景相对缺乏,致使实验室较难获得大型且稳定的市场研发订单,供需两端匹配机制和模式亟待完善。

相关建议:

一、加大政府统筹支持力度

(一)成立合作区产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统筹区内科技创新和推进实验室建设发展事宜,加快推进琴澳协调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粤澳共建、以合作区为主原则,粤澳双方负责统筹谋划和重大事项决策,合作区重点负责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并在人才、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配套,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

(二)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出台“合作区促进科技创新条例”。以法定形式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比例,设立合作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技人才。统筹做好实验室年度资助计划,支持实验室开展团队建设、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和自主创新研究。

(三)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支持实验室承担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及单位相关重大科研任务,支持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竞争获取科研经费。对于与实验室相关的重大创新任务,可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交由实验室承担。支持实验室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等,承担相关横向科研工作。

二、促进要素跨境便利流动

(一)完善合作区外籍人才服务机制。争取国家移民局支持,下放外籍专家办理中国永久居住证审批权限,对合作区内研究机构急需的外籍专家在申请办理永久居住证过程中,允许其以长期特聘或者长期兼职证明等方式替代全职劳动合同。为实验室引进、聘用的外籍专家及随行家属办理签证、取得工作许可证及居留许可等提供专门的绿色通道。

(二)便利科研物流跨境流动。优化现阶段海关对科研物资跨境入出审批流程,加大对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科研材料的入出境政策性指引,通过合作区科技主管部门“代办”“陪跑”等方式,帮助实验室提高科研物资入出境申请效率。未来可通过海关审批服务“前移”和主动上门服务方式,降低实验室申请时间成本。

三、强化政企研协同发展

(一)鼓励企业与实验室加强对接。建立“需求方出题、实验室答题”机制,探索协同攻关模式,推动产业需求与技术研发精准对接,提供产业技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优先支持实验室新技术、新产品在珠海市、合作区进行测试、试用、应用,加快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

(二)鼓励澳门资源、社会资源共同设立投资基金。吸引澳门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型项目落户合作区,推动与实验室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同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实现实验室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引领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设立重大科技项目创投基金,对落户合作区的澳门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团队给予扶持,帮助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科技项目解决融资难题,支持科研专项资金跨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