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动态
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期是精神心理疾患早期症状出现的高发期,而在儿童青少年阶段进行诊治,比成人阶段更为有效。目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资格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儿童青少年属于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易感人群。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从心理预防和干预方面看,目前还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不足、心理干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
1.将心理辅导机制纳入大中小学校常规教育体系,特别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培训,一方面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方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将心理疏导引入大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内外,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设计相关的教育项目或课程,及时通过项目或课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心理筛查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云平台建设和应用,聘请高水平专家,在平台上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咨询、治疗等服务;提升云平台的用户体验,让青少年学生乐于、易于应用平台;将平台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优化或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4.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预警-干预”的工作机制,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研判和干预工作;建立家校,医校甚至警校等多方联动机制,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医教合作,确保学生咨询、治疗和就医渠道顺畅。
提案人:李丽娟,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