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延续生命的奇迹——记肾移植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部曹荣华教授

时间 : 2014/12/04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曹荣华教授是民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部盟员,2005年加入民盟,肾脏病专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肾脏移植方面尤有建树,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肾脏病人。2011年开始,曹教授负责广东省中医院心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完成心死亡器官捐献案例50例,肾移植手术85例。广东省中医院器官捐献工作在曹教授的努力下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统计,该院人体器官捐献和肾移植工作位居全国有移植资质169家医院中列第15名。

  据悉,目前肾源与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比例大约是1:150,严重的器官短缺使越来越多的肾衰患者得不得最好的治疗,传统司法途径来源供肾在国际上诟病很多,社会进步也不允许我们继续使用此类供体。因此,心死亡(包括脑死亡)器官捐献用于器官移植必须大力推广和替代使用。广东省中医院是中国器官捐献事业的开拓者,该项工作对于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乃至真正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该院器官移植科自2004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器官捐献用于移植的开创性工作,在陈忠华教授973课题支撑下,率先在国内探索脑死亡器官捐献,缓解器官短缺日益加剧引起的供求矛盾;积极推动全社会器官捐赠,推动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国际化、公开化和标准化。 

  2004年8月成功完成广东省第一例(全国第二例)脑死亡供者器官无偿捐赠和全国首例脑死亡供者的肝肾联合移植(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同时实施胰肾联合移植1例),2005年7月成功完成我国首例无心跳尸体自愿无偿器官捐献暨首例亲属无心跳尸体肾移植,开创我国心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先河。2007年9月之前(2007-9~2011-5,该院未获原卫生部肾移植准入资质,暂时中止临床肾移植),该院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7例,其中脑死亡并器官无偿捐赠和移植完成16例,是当时全国开展此项目最多的医院。在此期间,器官移植团队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脑死亡和无心跳尸体器官功能维护方案 ,对于国内广泛开展心死亡器官捐献和移植起到积极的带头和推到作用。

  2011年7月广东省卫计委恢复该院为DCD移植试点医院资质,2012年下半年正式全面启动,民盟盟员曹荣华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在院领导、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年多的努力,DCD肾移植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截止到2014年11月份,已经开展DCD器官捐献50例,其中2012年实施器官捐献案例8例,2013年共完成器官捐献案例19例,2014年已经成功捐献案例23例,DCD业务增长呈现蓬勃增长态势。

  心/脑死亡器官捐献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每一个案例从家属意愿征询到移植成功,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从业者的艰辛汗水。以2014年11月10日曹教授完成的案例为例,该捐献者为重庆酋县人,夫妻二人在开平打工,年迈父母在重庆老家,由于车祸46岁的杨先生不幸脑部重伤不治,2014年11月9日晚8时许转广东省中医院ICU。器官捐献协调员先征得家属同意后,先飞往重庆,又驱车1400余里到捐献者家中,由父母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和ICU间隔12小时两次判定患者脑死亡成立,曹教授在广东省红十字会人员见证下切取患者的肝脏和肾脏。以心/脑死亡的捐献器官做为供体,时间是关键。要想接受捐助者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器官缺血时间,担任移植的主治医师不仅要抢时间修整捐献器官,接下来必须马不停蹄,连续进行两台肾脏移植手术。到了晚上12时左右,曹医生终于完成了两天的劳累。

    手术完成,并不等于事情结束,为了感谢捐赠器官的患者并安慰好家属,参与进行器官移植工作的医生一般会参加捐献者的葬礼。曹教授尤其重视这项工作,他认为做好这些细节,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心/脑死亡器官的移植工作,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丁邦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