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感恩之印育桃李 方寸之间天地宽

时间 : 2014/10/10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黄福生老师是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艺术教研组教研员、龙湖区美术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2004年,黄福生老师参加国家教育部主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班培训,开始了他篆刻教学创新之路。他深入挖掘篆刻教育的育人功能,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感恩之印”作为典型例子在国内广受好评!十年间,黄老师共传授近万学生学习篆刻艺术技艺。因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突出的教学成效,他先后获得龙湖区“名教师”、汕头市“名教师”、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于201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表彰。

理念创新  感恩之印育桃李

在美术“篆刻”模块教学中,黄老师尝试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发挥篆刻教育的育人功能,把篆刻艺术的特点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感恩之印”的教学探索,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要求,并将其发展丰富,开发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黄老师认为,做一位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应该学会多思考,尽量发掘课程育人的内涵,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他尝试把篆刻作为载体,策划和开展了一系列对学生有益的德育活动。如:把篆刻艺术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情感循环教育即“感恩之印”,发动学生用篆刻艺术为双亲各刻一枚印章,并送给他们。由学校制作一张感恩之印的反馈书,让学生把刻给家长的印盖在上面,写上对双亲的感恩之言,再请家长写上评价、赠言。这样就架起了一条教师、学生、家长互相沟通的立体桥梁。他还组织学生为全校教师刻一枚“感恩我师”姓名印章;刻“篆刻自已的头像、连接同学的友谊”;刻“三字经”;“八荣八耻”文章;刻 “迎奥运,建和谐”主题;刻“潮汕賦”;刻“潮汕系列——粿印、牌坊、潮剧头饰、潮乐器”;刻“潮汕各地区八景”。这一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普遍好评。

黄老师惊喜地发现,通过这一载体实施的情感教育,回报我们的是更广泛的和谐:有些学生原来与父母缺乏沟通,现在有了主动的交流;学生对教师比以往更加有礼貌,对教师的评价明显好起来;学生之间感情更融洽,更有话题;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信赖。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老师主持的课题《拓展“篆刻”课程建设  创新学校德育载体》获得“广东省中小学首届德育创新奖”二等奖;教学案例《篆刻模块---感恩之印》获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秀美术课案例一等奖;教育创新成果《艺术教育渗透德育的创新》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美术教研员听了林百欣中学的相关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感恩之印”作为典型例子汇报到北京新课标课题组。广州教育有关部门还将“感恩之印”这个做法编入校本教材的内容。

 

黄福生篆刻作品八荣八耻

 

 

辛勤耕耘  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黄福生老师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区、市、省和全国各级教研活动,多次参与市、区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工作任务繁重,黄老师却是乐在其中,事事身体力行,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方寸之间辛勤耕耘。

教学上,他设计的《高中新课程篆刻模块——感恩之印》获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教学课例《姓名印章的表现形式》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首届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入选奖。

他多次举行国家、省级、市级、区级等各级示范课、录像课、公开课。《高中新课程篆刻模块——姓名印章的表现形式》被选为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培训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师的示范课,在教育部远程教育台播映, 并刻成教学光碟在全国发行,2014年《肖形印真好玩》被选为广东教育厅培训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师的示范课;2010年受邀在汕头市中学美术新课程研讨会上执教《走进篆刻艺术》示范课;教学录像课《篆刻模块——感恩之印》参加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秀美术课案例评比获二等奖;举行汕头市中学美术公开课《雕塑制作——凹凸起伏的浮雕》;2010年以来,三次往潮南区六都中学及、濠江区华侨中学、潮阳第一中学参加广东省汕头市特级教师教学支援活动;响应民盟中央提倡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活动,组织民盟汕头市委会、教育工委、龙湖区总支成员等教师,到澄海、龙湖、濠江、饶平等周边农村、山区进行“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获2011年获民盟广东省委“先进个人”称号。

教科研上,他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新课程篆刻模块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探究》,全市十几所中小学参加(已结题);主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课题 《拓展篆刻课程育人功能  创新学校德育载体的研究》(进行中);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立项课题《潮汕乡土美术走进课堂的课例研究》(进行中); 主持省教厅委托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引领美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进行中)。

他的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篆刻模块的实践与探究》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学会感恩,一种有效的情感教育》获2009年全国美术教育论文三等奖。他参与各个级别教育学术交流并在研讨会上发言。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篆刻模块的实践与探究》在《汕头教育》发表,《拓展“篆刻”课程功能  创新学校德育载体》和《用心理学原理拓展篆刻课程》在广东教育《师道》教研版发表,《创新教育与雕塑模块的综合探索》在《广东教育》发表。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 2012年他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同年10月广东省中小学黄福生教师工作室举行开班仪式,迎来省内12位高中美术骨干老师参加工作室跟岗学习20天。他精心拟定了跟岗学习计划,安排了专题学术理论讲座、学校课题研究活动、示范课、跟岗学员汇报课、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微课、做省教研课题及开题报告、写工作室博客、联合举办画展等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把跟岗教师培养成省级教学骨干。

 

 

黄福生在上篆刻讲座

 

硕果累累   方寸之间天地宽

十年耕耘,黄福生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

他精心指导的林百欣中学美术特长生,高考取得了良好成绩, 几年来己有百多位学生考上中国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等各类艺术院校。 

他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美术作品比赛,多次获各级别“优秀指导老师奖”。如:首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汕头市选拔赛“优秀辅导教师奖”,广东省第三、四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美术作品展览“优秀指导老师”奖。

他策划了多场大型篆刻展示活动。2005年篆刻中国古典文学《三字经》,汕头特区晚报、汕头电视台“十二分关注”栏目作了专题报道;开展“感恩之印”活动,被汕头电视台“五四六一”栏目专题报道; 2006年以《八荣八耻》和《感恩、文学典句、成语》为主题的篆刻展示,汕头电视台作了主题报道; 2007年学生为全校教师各刻一枚“感恩我师”姓名章,汕头特区晚报首版作了报道; 2008年举行了《迎奥运,健和谐》大型篆刻、木刻、书法、陶塑展示; 2008年举行《学校办学主张》、《佳句  成语》大型篆刻展示,新华社作了新闻报道; 2009年举行了《弟子规》、《论语》国学的大型篆刻展示。

2008年出版《学生篆刻作品集》书籍一本。

2009年9月主持的学校艺术组被汕头市教育局授予汕头市示范性教研组称号。

2011年12月主持的篆刻艺术课程在教育部组织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评选活动中,被授予“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2008年4月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美术科对林百欣中学高中教学进行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美术教学情况优秀,美术科组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上所取得的经验,对全省高中美术教育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民盟汕头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