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一个民盟盟员的强国梦

时间 : 2014/01/23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他就是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 新华社发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这是继吴征镒、徐光宪、谷超豪、吴良镛、郑哲敏之后,民盟盟员第六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曾获得过很多奖项,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但看淡功名的张存浩在随后的发言中说,“这个荣誉和项目都属于我们的集体,我不觉得特别兴奋。”
  张存浩1928年出生于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8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他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然而,在他硕士毕业前夕朝鲜战争爆发。张存浩料定美国很快会阻止中国留学生归国,他回绝了国外多家单位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张存浩的儿子后来说:“父亲当时留在美国也许会有更高的科学成就,但是,父亲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强国,所以,他一直都不曾后悔当时的决定。”
  回国后,一次偶然机会,张存浩受邀到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参观,他当即被这里精良的先进仪器设备吸引,谢绝了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聘请,1951年春,只身一人来到大连。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只在玉门有很小的油田,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燃油短缺形势相当严峻。刚刚被分配到“燃料第一研究室”工作的张存浩接受任务,投身到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钻研,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性能很好的催化剂——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并创造了新的工艺——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化床水煤气合成石油,1956年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这一年,他还作为全国政协的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
  60年代,国际形势激化,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又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他回忆说:“当时这方面资料少,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非常艰难。”然而这项工作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高度期许:“这是对我们外交工作的支撑。”张存浩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不仅组织指导、出主意,而且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在火箭试车台上做高能燃料的燃烧实验。在从事大量实验的同时,他和同事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模型,第一次比较全面完整地解释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
    70年代,为应对国外挑战,激光成为国家战略前沿课题。1973年1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激光化学实验室,张存浩被任命为实验室首任主任。他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他率领团队开展了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化学激光体系的研究,解决了化学激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80年代以后,张存浩又从事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激发态分子光谱及化学、量子态分辨的分子传能及新型化学激光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成果,成为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开拓了我国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方向。
  张存浩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还在于他“急人才之所急”,以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己任。他在参加民盟中央《群言》杂志社的座谈会时曾说,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关键取决于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激励青年人青胜于蓝,秀出班行。”
  张存浩在1991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20多年里资助了3000多名青年科学家,其中近200位已当选为两院院士。他还在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倡议设立了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
  张存浩上世纪50年代初就加入了民盟,几十年来,他继承和发扬民盟前辈的优良传统。他在回忆与另一位民盟前辈侯祥麟交往时曾说,“组织上让我做民盟工作,而侯先生没有公开民盟身份,我去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很热情地接待我,给了我非常具体的帮助,使我承担的群众工作比较顺利地开展。”
  上世纪90年代居住在北京后,张存浩有了更多机会参与民盟的活动。作为民盟中央第七、八届常委,在民盟的各种活动和会议中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1992年6月,应台湾科学家吴大猷邀请,张存浩率队访台,成员中包括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活动中“谈家桢在台会见学生蒋纬国”成为轰动两岸的热点新闻,这使此行的意义超出了两岸科学家的交流。今天,民盟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张存浩和大家在一起时那谦虚蔼然的样子,特别是他在参政议政活动中,政治信念坚定,敢进诤言,从来没有任何个人要求,一切以工作为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靓 王玮)

(《人民政协报》2014年1月22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