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洒下园丁千滴汗,浇得满园春色浓——记民盟十一大代表、民盟汕头市委会副主委刘彦彧

时间 : 2012/12/26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洒下园丁千滴汗,浇得满园春色浓

——记民盟十一大代表、民盟汕头市委会副主委刘彦彧

 


民盟汕头市委会副主委刘彦彧

刘彦彧,1991年毕业于华南师大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在金砂中学、聿怀中学、金禧中学、东厦中学任教。历任教研组长、教研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任东厦中学校长、民盟汕头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金平区政协常委、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会会长、金平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等职。

近年来,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1项,发表论文多篇,曾荣获汕头市优秀校长、市优秀教师、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市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金平区优秀校长、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教育科研优秀奖、汕头市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等称号,还于2002年被列为金平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献身教育,务实奋进

刘彦彧大学毕业时不顾海外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放弃出国机会,回到了家乡,到处于城乡结合部、各种条件都比较落后的金砂中学任教。在金砂中学,他克服种种困难,使该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全面提高,走出了一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新路子。调至聿怀中学后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网络尚为新生事物的时候,大胆地申报了中央电教馆的“九五”重点课题——《构建全方位的理科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以其前瞻的观念、较严谨的构思、与教学实际的恰切结合,受到课题组评审委员会众专家赞许,使其选题从众多课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央电教馆的重点课题。

在刘彦彧的努力下,课题组开发出了一批批当时最现代化的网络课件,一年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建设起粤东第一个校园网。经他指导培训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始自如地凭借Internet进行着现代化的教学。2000年,他荣获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教育科研优秀奖,学校也因此跨入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先进行列。

自毕业以来,他一直坚持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勤奋耕耘,着力探索,不懈奋进,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有百余名学生获国家、省、市信息学竞赛奖励,近二十人次荣获潮汕星河奖。而他在教育过程中提炼生成的“优生优教法”、“全方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聿怀教育信息化建设腾飞历程中的亮点。

创新求进,硕果累累

几年来,刘彦彧同志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的教育科研任务,取得了诸多成果,主要有:

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组组长。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实验研究》。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科网站建设及其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4.《学科网站建设及其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被广东教育学会立项列为广东省“十五”科研重点课题,并受表彰。

5.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在中央电教馆的中期评估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成为粤东地区唯一获得优秀等级的重点课题。

6.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7.国家“九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发表《创新智能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等论著多篇,共计10多万字。

他自觉地将经验与兄弟单位共享,发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先行优势,将教育信息化向全市辐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和学生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的发展。

砥砺思想,自强不息

刘彦彧自担任学校和区教育信息中心等领导工作以来,在上级的关心培养下,分析、筹划工作能力不断加强,表现出较强的条理性和程序性,处事较果断、实效明显,多次组织省、市、区各级学术活动,组织实施学校乃至全金平区信息化教育建设工程等,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

2003年调任金禧中学校长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大胆地制定:以信息化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短短的两年,就使一所新办学校凸现了信息化特色,实现超常规发展,迅速跨入等级学校行列。现在,金禧中学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名列前茅,信息化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学校也成为市级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基地,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正是这样,金禧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12月办学才短短五年的金禧中学评上了“汕头市一级学校”。

为辐射特色学校的影响,整合资源,避免把“校校通”变成“校校建”,通过统筹与协作,加快应用步伐,他还主动承担金平区教育信息网建设的任务,以金禧中学为基地建成全大市第一个区级教育信息中心,在“基教网”上完成信息交换等平台的建设,还自主开发了“金平区教育局校校通软件平台”、“金平区教育局城域网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城域网的建设,在自主开发的过程中,使全区优化和培养了一支信息技术骨干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担任东厦中学校长后,面对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刘彦彧同志力排众难,树立典型形象,纠正不良之风,为学校的良性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大批教学骨干活跃在市、区学科教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举办文化节、体育节、创造节,让不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个性特色得到充分的张扬。几年来,学校中考、高考连创佳绩,成绩列全市同类中学前茅。

热心盟务,甘于奉献

在政治思想方面,刘彦彧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政治修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感强。

在参政议政方面,刘彦彧在担任市政协委员和金平区政协常委期间,能积极参政议政,与其他委员联合递交的提案曾获市政协表彰。担任金平区总支副主委时曾撰写过总支在区政协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为市、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2007年市政协举办的“和谐汕头政协论坛”大会上,他代表区政协撰写的大会发言材料《因势而新天地宽,乘风破浪正当时——对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期待》获论坛二等奖。最近3年来,刘彦彧同志还代表盟市委在市政协大会上发言,获得普遍好评。

在盟务工作开展方面,2009年8月他主动承担盟市委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建立60周年、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大会的大部分筹备工作,对大会的完满举行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年10月,他更勇挑重担,欣然接受民盟广东省委对口帮扶培训甘肃教师的任务,并且多次在学校领导班子会上研究如何做好培训工作,还亲自布置、安排教师们的食宿、交通和培训内容,共有6位来自甘肃天祝和文县的农村一线教师在其东厦中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教学交流与跟班培训,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最后,甘肃老师还赠送给东厦中学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缘结东厦,情暖陇上”。

在领导和协调能力方面,他能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和全局观念,心胸豁达,甘于奉献,热心盟务,深入联系盟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群众基础好。2006年2月他被盟市委授予“优秀盟员”称号,同年4月,被民盟广东省委会评为“民盟广东省委会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