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实现自我价值 不辱光荣使命

时间 : 2011/10/31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实现自我价值  不辱光荣使命

——民盟广东省人民医院支部盟员方咸宏援疆工作体会

 

沙尘暴天气里方咸宏医生在喀什医院门前留影(喀什地区一年里平均有80天这样的浮尘天气)


朱小丹副省长慰问援疆医生。方咸宏医生(前排右二)作为代表汇报援疆工作

2011年3月,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满怀信心和希望迎来了新一轮对口大力援疆的首年。对于喀什地区400多万各族人民来说,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2010年4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决定上海市、山东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给喀什这个古老而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新疆跨越式经济发展和固疆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将与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决策一样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我作为一名广东医务工作者,一名民盟的成员,有幸被选派到广东省援疆前线指挥部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队工作,将成为这一伟大时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3月2日,我们广东省第七批援疆干部告别送行的亲人和领导,自广州出发来到了新疆喀什,迎接我们的是瑞雪和浮尘。瑞雪兆丰年,浮尘揪人心,对于我们这些远道的南方客人来说,可谓冷暖交集,心情复杂。今后的工作将注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广东援疆前线指挥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广东援疆十六名医生转眼间在受援单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工作半年有余。虽然辛苦点,但体会较多,在生活、工作和思想等方面均感悟颇深,进一步升华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觉悟。我们在援疆工作中所取得的良好成绩,也得到了党中央和粤喀两地领导的肯定和表彰。

(一)        艰苦生活,充实人生经历

喀什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帕米尔高原之间,气候、环境和饮食等与内地城市相差很大。尽管进疆之前有所准备,备好御寒的衣服和护肤品等,但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内地南方人,来到后亲身体会寒冷干燥的气候、漫天肆虐的风沙和相隔内地2小时的时差,还是在诸多方面很不适应,加上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我们几乎每个医生都经历过流鼻血和感冒咽痛,吃不好,睡不安,腹泻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进餐后腹泻不止,一整天坐在卫生间,只喝了一点水,整个人疲乏无力,晚上视频通话时强打精神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但细心的女儿还是从我瘦削的脸上知道爸爸生病了,之后在微博上留言道:“爸爸生病了,保重身体,早日好起来”。那一刻我体验到生病时家人在身边的照顾和安慰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啥,图个啥,是我这段时间常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四十不惑”,今年我刚过不惑之年。我在广州工作已近二十年,熟悉的环境、优越的条件,生活上很方便,享受着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一些朋友劝我不该去援疆受这份罪。四十岁意味人生经历了一半,凡事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以前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一幕幕在我脑海中浮现。国家和人民将我培养成一个高级专业知识分子,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做点什么,尤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理应响应中央的援疆号召,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人生难得几回搏”,艰苦的援疆生活是人生的一次难忘经历,也是人生的一次拼搏,这样当我退休后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二)        踏实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南疆最大的区域医疗中心,二千余张的实际开放床位数和日常工作量远超过我们来之前的估计。我们来自广东省13家三甲医院的16名医生迅速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当地的繁重医疗工作中。刚上班不久的3月11日,正值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喀什地区叶城发生特大车祸,作为援疆医疗队一员,我们与当地医生一起熬夜守候在医院,积极参加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为此我们援疆医疗队得到新疆自治区组织部的集体嘉奖。当 “7.30”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发生时,我们并没有被少数恐怖分子的恶劣卑鄙行径所吓到,反而勇敢地走到救治受伤无辜群众的第一线。虽然没有涉及心脏专业方面的伤员,我当时还是感觉到此时医院一定缺少人手,自动赶到医院急诊重病监护室与其他外科同事一起积极参加抢救,及时为一名处于休克的病人止血,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补液输血,当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后,又与自治区派来的会诊专家一起巡视,直到深夜约二点才回去休息。带着家人和单位领导的安全嘱托,第二天我没有规避又去安心工作。

我在医院担任刚成立不久的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三个心脏内科和监护室的心脏介入手术,工作中善于抓住并突破重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无私的传帮带精神,与当地医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科室的长期规划、每月二到三次的业务学习、温控射频消融新技术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绿色通道的建立等,都凝聚着我点点滴滴的辛勤汗水。每当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当地病人的感激时,就感到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在广东临出发前,单位领导谆谆告诫我援疆在外,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凡事谦虚,手术要慎之又慎。上班的第一个月每天耳边都响起领导的嘱托,一边熟悉仪器和工作环境,一边加倍小心地进行一台台手术。面对导管机老化、设备相对落后、人员配合欠缺等问题,可以说每台手术不仅精神压力大,付出也是在原单位的二三倍。常暴露在超标的有害射线量下,有时一台手术下来早已虚汗淋漓。但为了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需要在术前精心准备、术中的小心操作和术后的细心护理,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亲自参与和指导的几百例手术病人中没有发生并发症和死亡,成功率接近100%。我尽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了病人,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在我的积极带动和指导下,当地医院的同事们学习的信心倍增,已逐渐掌握各类心脏手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提高了整体专业诊治水平。截至9月底,在同事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800余例,将近是去年手术总量的二倍。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同志、主管卫生的雷于蓝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到喀什慰问指导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勉励我们努力打造广东医生形象,树立广东医生的品牌,为广东第二轮援疆工作带好头。

(三)        加强团结,不辱光荣使命

喀什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五口通八国,是联系中亚、南亚的重要陆上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南疆维族文化,战略经济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喀什稳定繁荣则新疆稳定繁荣”。喀什地区的稳定发展对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广东作为喀什的援疆对口省份之一,任务艰巨而神圣,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作为普通援疆医生,积极医治病人是职责所在,微不足道。更重要的使命,是要在援疆医疗工作中,把党和政府及广东人民对新疆人民的关怀传送出去。个人方面,要有宽广的胸怀,与当地医务人员多交流学习,多团结少数民族医生,真正无私地传帮带;同时作为与内地医院的联系桥梁,组织当地医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两地医院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规范化治疗病人,从而让更多的病人受益。当病人带着对我们医生、对广东省和国家援助的感恩之情重新走向社会,过上美好生活的时候,会现身说法地告诉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左邻右舍,这对稳定社会、稳定边疆意义重大。全国第二轮援疆派出人员中加大支医支教的力度,也是中央第二轮援疆政策中以人为本、民生为主的宗旨所在。

喀什位于祖国的南疆,90%以上是维族人。病人也绝大多数是维族同胞。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80多岁的当地维族老人,曾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表演过民间乐器,患有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一分钟心跳不到40次,多次发生晕厥,情况比较差,当地医院束手无策,不敢轻易施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当他的六个子女带着一线希望找到我会诊时,我向他们仔细分析病情并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风险,家人表示理解,表达出对广东的感情,对广东医生的信任。在同事的密切配合下,我在一边积极治疗其心力衰竭的同时,一边在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后迅速给病人植入了永久起搏器,尽管整个手术一波三折,中途抢救二次,但还是顺利地安全完成手术。经过术后的优化治疗和细心护理,病人一天天好起来,一周后痊愈出院,出院费用自费部分仅二千余元。虽然语言沟通不便,病人和家属没有太多的感谢话语,但在出院时病人感激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颗正常跳动的感恩的心。

广东自90年代始对口援疆哈密地区,前后达13年之久,各方面都非常成功。 2010年4月,根据中央新的部署,广东援疆由北疆哈密地区转到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喀什地区,对广东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广东再出发,我们第一棒”是我们广东对口支援喀什首批全体援疆人员的行动指南。我作为首批新一轮援助喀什的工作队员,代表着一亿广东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我将力争出色完成对口援疆任务,不负广东人民的重托,不辜负民盟组织的期望。

 

(作者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医师,民盟省人民医院支部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