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若兰
叶 宁
王兰若,别号爱绿草堂主,1911年生于广东揭阳炮台塘边村。20世纪30年代求学于上海美专国画系,1935年毕业,先后于上海、曼谷、新加坡、槟榔屿、吉隆坡等地游学,举办画展,并开始他在潮汕地区漫长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生涯。揭阳、澄海、普宁、汕头等地都留下了他艺火薪传的足迹,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作品。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尤精兰梅竹菊,鳞甲水族。1980年以来,先后在汕头、广州、香港、北京、深圳等地及美国、法国、新加坡举办画展。分别在泰国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出版《王兰若画集》6种。汕头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市文联名誉主席、汕头画院名誉院长、市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老上世纪初生于四季如春、山河秀美、人杰地灵的广东潮汕平原揭阳县,长于文化世家,青少年时期深受国画名师林芙初、孙裴谷的影响并获教诲,就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时又得到刘海粟、诸闻韵、诸乐三、谢公展等大师的直接指授,为日后沉实、峻秀、高雅的艺术风格打下底色。
王老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从不画地为牢,笔下山水、飞鸟、鳞介、兰竹无不栩栩如生,显现出王老独树一帜的艺术品位和崇高的艺术修养。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王兰若画集》,包括《山水篇》、《花鸟篇》、《兰竹篇》和《鳞介篇》,洋洋大观,功底之深厚,笔墨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王老的山水画,从小品写生到巨幅长卷,都是画家各个时期心迹的写照。他善于发挥宣纸特有的水墨效果,随意挥洒,神畅意达,破墨用笔,真实而又神化莫测,尽显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夫和创新精神,以及在笔墨技巧上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在山水画追求形式和纯笔墨趣味的今天,回过头来重读王老各个时期的山水画作,就更感到其作品的真切和感人,艺术的生命和魅力。
王老的花鸟画,较少采用折枝表现手法,而是喜欢把描写的对象整株入画,生发气势,显得郁郁葱葱、灿烂热烈。他更喜欢把描写的对象,放到一个更大的空间,移到大自然中去,在山石流涧中,让画面显得开阔、幽深,显得雍容大气。这也是一个画家艺术走向成熟、走向高峰、趋向完美的必然之路。
鳞介,包含龙、蛟、蛇、龟、鳖、鱼等,见于王老笔下的,大多是南海之滨的家乡常见之物——或者是可果腹之属如鱼、虾、螃蟹,此外还有钉螺、白蛤等等之类。对于这些时鲜美味,老师经常是画了再煮、煮了又再画。“白蛤与灰蟹,同是海出生。助我一碗饭,其味美且清。”(《题画海鲜小品》)可以这么说,生活与艺术,在王老这些画里已经如盐着水般地完全融化为一体了。
谈到王老的画,不得不谈他的兰花。兰与竹,自古皆为文人画家所喜吟咏刻画者,兰则处空谷而自芳,竹则历岁寒而不改岁,皆
他笔下的兰花多是生机勃发的丛兰,绿叶纷披、繁花簇簇。“或踞寒石,或俯清流,或傍修竹,或倚苍松,尽态极妍,咸自出机杼,未曾犹人。每成巨幅,神出古异,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而独标清奇。”
关于画兰的秘诀,王老说:“画兰须得劲气,然风致自不可少。东坡与子由论书云:‘刚健含婀娜,端庄什流利。’此语可为画兰不传之秘。我画兰时常题此语。书法与绘画用笔理法可谓相通。”王老还说:“余爱画野生兰之潇洒活泼,花繁叶茂,神旺气足,悬崖饮露,以日月为友,任风吹雨打,霜欺雪压,怡然生于高山崖阴,根固叶茂,花雅气清,经久不凋,堪称天下第一香。”这一句话道出了王老偏爱画野生兰的原因。
王老写兰基本全用墨笔,有的仅在完成后赋以淡彩,便觉纸上春风骀荡,活色生香。写兰之难在于写叶,写蕙叶比花更难,若安顿不妥贴,虽一箭便了无生意。他在题跋中云:“一迟疑则墨色坏矣,而叶不得势。”故王老写叶时凝神静思,手如电掣,下笔如风狂雨快,毫不滞碍。兰叶劲气内蕴,如剑如鋩。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清,既不失俊逸,又无传统文人画中荒寂孤高之感,颇合现代人审美的意趣。
如果没有对绘画和对生活的热爱,何以能获得如此搞的艺术成就?王老早年曾被放逐矿区接受“劳动改造”,但艺术家的气质和品性不改。没有作画工具,他捡拾起工地上的废水泥袋,抚平裁割成速写纸,坚持写生……今年我们见到的王老虽已百岁高龄,却还是笔不离手。在王老的客厅有一幅气韵流动的大幅山水画,画面山重水复,涧水流注,林木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那是2004年11月,94岁的
王老不仅自身有着高深艺术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在提携后辈方面,也是不遗己力,多年从事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当今画坛中坚,便有他的高足。他的学生方楚雄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吾师恩泽山高水长》一文中回忆:
“
垂髫之我只凭着对画画的兴趣胡乱涂鸦,经长兄的好友指引,我有幸投到恩师门下学画。我每
王老的高德,不仅体现在培养后辈上,对于社会大众,他也是一向怀着慷慨关爱的胸怀。早在1991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当时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的王兰若、黄文凤伉俪一次捐款5万法郎。2008年汶川大地震,98岁高龄的王老还为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募捐活动捐出自己的大幅作品《国香》,表达了一个老艺术家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2009年王兰若、黄文凤伉俪及女儿王种玉参与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救助基金名家书画捐赠义卖展,王老捐出自己的一副近作,夫人黄文凤和女儿王种玉也捐赠了三幅作品。
王老关心汕头、热心文化事业。2008年王老向市博物馆捐赠了140幅书画作品,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鳞介、书法及一巨制山水长卷,基本上涵盖了从艺八十多年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了褒扬
王兰若、黄文凤伉俪及女儿王种玉均为民盟盟员,王老对盟的活动也是十分支持。省盟、汕盟举行的画展,王老都慷慨借出画作参展。
蔡起贤先生评价王老说:“王先生画兰,其人遭际,可按而知,有独抱清高、抖擞尘垢者;有如潭水空明,皓怀如月者。喜怒哀乐,一以画兰抒发之。”恰如张华云先生赠句云:“先生兰若,兰若先生。”“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王老在作品中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贯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