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勤耕不辍 硕果累累——记揭阳市政协委员,民盟揭阳市委科技、卫生、经济工委会副主任蔡幸生医师

时间 : 2009/10/19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勤耕不辍   硕果累累

——记揭阳市政协委员,民盟揭阳市委科技、卫生、经济工委会

副主任蔡幸生医师

 

在揭阳市医学界,人们提起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总主任、主医师蔡幸生,对他的学习精神及钻研业务的劲头赞不绝口,其取得的科研成果更是有口皆碑。

蔡幸生医师1983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从医20多个春秋,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他深深地爱上儿科这一行,在儿科这一领域中,刻苦钻研业务,潜心科学研究,使之在儿科专业上有精湛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儿科科学研究上更是硕果累累。

当今国内外,在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上,滥用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90%以上腹泻病患儿不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而我国80%以上的小儿腹泻病均使用抗生素,其结果导致小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细菌耐药性增加,腹泻病程迁延,营养不良病例增多,既增加患儿痛苦,又加重病家经济负担。蔡幸生医师1990年从中山医科大学儿科进修回来后,针对这一课题进行长期、深入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国综合临床》、《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广东医学》等刊物发表了“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原体及抗生素敏感性变迁10年研究”、“儿科医院感染性肠炎防治研究”、“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原学与临床研究”等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病原学与临床10年系列研究》获2005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2004年度揭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儿科医院感染性肠炎防治研究》获2001年度揭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该研究成果对小儿腹泻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通过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了营养不良儿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医疗及社会效益,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小儿高热惊厥(俗称抽风、惊风)是儿科常见急重症,发作时患儿不省人事、面色青紫、全身抽搐。多次高热惊厥可转化为癫痫,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热性惊厥既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又造成家长精神和经济负担。医师在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对患儿家长的心情深为理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为防治高热惊厥找出可靠有效的方法。他利用休息时间翻阅大量国内外有关高热惊厥医学文章,终于在一篇国外医学文献中找到应用安定口服预防高热惊厥的报道,但国外儿童身体素质与我国儿童不同,按照其剂量应用于我国儿童毒副作用较大,多数患儿出现嗜睡、肢体乏力等副作用,医师在掌握安定药理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将其剂量减少一半,结果同样起到预防高热惊厥的效果,而且大大减少了药物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该科研项目《不同剂量安定口服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及转化为癫痫前瞻性研究》受到儿科专家的高度好评,经省内权威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2000年揭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论文《口服安定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前瞻性研究》发表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第10期论著栏。

揭阳地区地处亚热带,高温多湿,适应尘螨、霉菌生长,哮喘发病率较高。患儿从呼吸道过敏发展至典型支气管哮喘往往有一个过程,如果在早期阶段即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咳嗽阶段就将病情控制,就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哮喘,这是儿科医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蔡幸生医师敏锐地抓住这一前沿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向市卫生局申报了《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及防治研究》科研项目,通过多年临床研究终于得到了应用激素雾化剂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即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的早期阶段或潜在形式)、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变应性(过敏性)鼻炎及防止其转化为哮喘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大大减少了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口素质,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及社会效益,经同行专家鉴定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不同疗法与预后前瞻性研究》科研项目获2001年揭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不同疗法与预后前瞻性研究》科研项目获2009年揭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论文均发表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著栏。

小儿由于维生素K缺乏、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可引起颅内出血,出血较多时可引起脑疝而危及患儿生命。1993年3月揭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一例3个月男婴,患儿因阵发性尖叫、面色苍白、抽搐半天而入院。入院时患儿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反复抽搐,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前囟饱满,张力较高。颈硬。血色素仅55g/L。入院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入院后经一系列治疗,曾一度好转。但住院第3天,患儿抽搐又再加剧,并出现呼吸不规则,呈间歇呼吸,面色紫绀,双瞳孔不等大。考虑脑疝形成,病情垂危。蔡幸生医师当机立断,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患儿行前囟硬脑膜穿刺放液治疗,经放出10毫升淡红色液体,患儿颅内压降低,脑疝回纳,病情逆转,患儿转危为安,最后康复出院。后经反复临床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该科研成果《应用前囟硬脑膜穿刺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及抢救颅内出血合并脑疝》经专家鉴定项目达到了市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揭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儿科医师每天面对的是患儿的哭闹和喧哗,不仅要有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更要有一颗为人着想、关爱他人的仁心,正是这样的一颗理解患儿及家长的真挚之心激发着医师在儿科科学研究上勤耕不辍,奋发向上。自1997年以来由蔡幸生医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7项,分别达到国内先进、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揭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揭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揭阳市科委科研立项1项,揭阳市卫生局科研立项2项。自1987年以来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综合临床》、《广东医学》、《新医学》等国内、省内权威杂志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儿科专著1部。由于业绩卓著,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儿科主医师,同年被揭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科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04年被选为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2008年被选为揭阳市医学会理事、揭阳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