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岁月如歌,情系嘉园——访民盟梅州市委主委韩小林

时间 : 2009/04/27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岁月如歌,情系嘉园

——访民盟梅州市委主委韩小林

 

民盟梅州市委主委韩小林

初识韩小林,那是1993年的秋天。一个瘦高个,竟然从遥远而让人仰慕的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来到偏僻的粤东地区工作,可知那个时候,深圳、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正热火朝天,梅州人纷纷想方设法调离梅州这个相对贫困的地区,于是不免生出疑惑。16年后的今天,才解开这个疑惑。

挈妻迢迢来,客都如故乡

“从四川到广州,只走了两个小时,可是由广州到梅州,我走了二十七个小时。”他这样说,“1993年7月,我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嘉应大学政史系工作,急切希望在人杰地灵、有世界‘客都’之称、著名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梅州有所作为;从外地到梅州工作,尽管有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帮助,但仍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要克服,我坚定信念:能为嘉应大学建设和发展出力,能服务于嘉应大学而倍感自豪。”就是这个信念指引一个看似瘦弱,但内心坚强,很有事业心的上进青年;指引着风华正茂的青年硕士,挈妻负笈,千里迢迢,来到交通落后、道路难行的梅州。

初来乍到,父老乡亲和朋友远在千里之外,交通落后,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在很多同事纷纷调离梅州的时期,他也有很多机会离开梅州,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没有放弃,坚守客都这片热土。在工作和生活中,广交朋友,没有孤独,与学生同乐,和同事为友,广结朋友;吃清明粄、味酵粄,学客家话,结下许许多多的客家乡情。热爱生活,热爱客都,周末,从黄遵宪故居、丘逢甲故居到叶剑英元帅等客家名人故居,从石窟河、韩江到莲花山,一家人留连忘返,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更怜良夜嫌更促,把剑长歌气压轩。”读叶帅气度非凡的诗章,他萧然起敬,胸中有一股正气油然而生,感慨梅州人杰地灵,人文深厚,到这里生活和工作不会错,很值得。

日月如梭,转眼已经16年,他对客都梅州已经难于割舍。从吃川菜到煮客家菜,听不懂客家话到融入梅州;从意气青年到不惑之年,生儿育女;如诗的岁月,改革开放的春雨,客都的文化,客家人的热情,已经把他浸透成为客家人的一员,把他的一家浸润成为真正的客家。他的一家,在客都这块土壤里生根成长。每当“过年”拜访友人的时候,他总是说:“涯系(我是)新客家人。”

嘉园耕耘歌岁月,培育英华

16年来,他在嘉应大学的校园里,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用心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近十多年,是嘉应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给初出大学校园的年青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业舞台,他由一名高等教育战线的新兵、初涉教坛的助教,逐渐成长,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政法系副主任、主任和学校教务务处长,成长为掌握高等教育规律,能完全胜任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年轻教授。

担任部门领导后,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都要兼顾,还要承担一些社会工作,担子重了。他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他担任政法系主任期间,先后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历史学四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办学层次由专科向本科的质的飞跃;在2004年的嘉应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政法系发展成为全校知名的大系、强系,发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既有凝聚力、又有战斗力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学校的前列。

教学与研究,兼收并蓄,成绩斐然。他先后担任《外国法制史》、《犯罪心理学》、《中国近代史》、《广东地方史》、《邓小平理论》、《行政管理学》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之余,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方法,先后承担并完成一项广东省教改项目和二项嘉应大学教改项目。注重科学技术史、社会史、中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山大学学报》、《齐鲁学刊》、《安徽史学》、《南昌大学学报》、《求索》、《理论月刊》等十多家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四十多篇(部),其中,四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国外交》、《文科信息集萃》、《中国近代史》等全文转载,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和肯定。与人合著的《高校德育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荣获2003-2004年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三等奖。参加一系列的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自1999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暨南大学举行的第一届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举行的中国科技思想与传统哲学暨科学史基础理论研讨会,台湾中央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举办的传统与现代中的客家两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政协举办的纪念丘逢甲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教研之余,他先后为梅州市公务员和党政干部举行“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讲座10多场。

教师,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授”、“老师”这个称呼总是能在梅州的许许多多场合听到,而他也总是乐意听到“老师”这个称谓。政法系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职称和职务名称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他始终不改教书育人的初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总是记在心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勤恳恳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和荣誉;勤奋和诚实的学术品行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也为嘉应学院赢得了荣誉。2004年以来,他的学生中,有60多人考取了政府、公检法等系统的公务员;20余人被梅州市委组织部选拨为战略后备人才,并被选派到梅州乡镇担任农村基层领导;有20余人考取北京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20项,2002年作为嘉应学院的唯一代表参评广东省高校系统的“师德标兵”的评选,现为嘉应学院“教学名师”,并被学校推荐参评2009年广东省高校系统教学名师。

岁月如歌,耕耘嘉园,培育了桃李,升华了人生。他成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梅州市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第五届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梅江区五届、六届人大代表,梅州市四届人大常委,梅州市三届政协委员,梅州市五届政协常委,政治荣誉和政治责任纷至沓来。对他来说,这是荣誉,是满足,是幸福,更是社会责任。

敬仰先贤民主路,民盟一兵

梅州,孕育客家人的热土,是南方民盟的摇篮。韩小林从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四川,来到南方民盟的摇篮地—梅州,自然同民盟结下不解之缘。

他说,“我是历史学硕士,如果说历史人物李公朴、闻一多等民主先贤、民盟前辈,深刻地影响自已的话,那么,梅州这个南方民盟的摇篮地,则哺育了我的政治成长。”作为政法系的年青教师,在中共党员云集的政法系,民盟嘉应学院支部吸收他加入民盟,似乎不易为人所理解。在1993年12月,刚来到梅州,就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他说:“成员是文教界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民盟,文化底蕴深厚,民主意识浓厚,是高素质人才荟萃的地方。梅州民盟的成员,敬业精神可佳,民盟前辈不乏有影响的人物。”成为民盟的一员,他觉得是一种荣幸。

从民盟的普通一员,到民盟嘉应大学支部的支委,到支部副主委、主委,到民盟梅州市委的委员、副主委、主委。他在民盟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有他对盟员同志的友爱,都伴随有他对民盟组织的热爱,都伴随有他对盟务工作的关心。组织支部活动,活跃盟组织,看望老盟员,出版《盟讯》,交流盟务经验,撰写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他对这些工作都热情有加。韩小林建议对梅松路进行改造的提案,获得梅州市政协优秀提案的称号。他代表民盟在政协大会上、在界别代表会议上,针对梅州市提出的创建教育强市,以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发言疾呼:提出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树立品牌意识;明确职教定位,整合职教资源;整合管理体制等建设性意见。

2008年7月,梅州民盟换届,新的一届肩负着树立梅州民盟形象,对梅州民盟发扬光大,参与梅州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的重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发挥民盟的优势,为社会做好事、办实事。作为梅州民盟的领导,新当选的主委韩小林可谓任重道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我是民盟一兵。”(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