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山二院支部委员、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梁瑞韵,是一位性格沉稳内敛、工作认真负责的呼吸科专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就作为医院临床救治新冠专家小组成员参加了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她接到通知后即加入了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的预备队,积极备战。虽然梁教授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年老多病,刚做完双膝关节置换术没多久,需要她的照顾,但在接到赴武汉一线的通知后,她并没有向组织提出什么要求,帮母亲分装备好了30天的药后,怀抱着对母亲深深的歉疚和牵挂,义无反顾地随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迈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梁教授说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冲在抗疫前线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2月7日,中山二院医疗队抵达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被分配接管协和西院区7楼东病区。这是为了缓解重症床位不足而紧急新开的重症病区,接收的皆为重症患者。2月8日,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东7区正式开区。医疗队员迅速完成院感知识、新冠相关知识学习以及穿脱防护服等的强化训练后,连夜奋战、火力全开,开区36小时就收满了50位患者。新收、查房、开医嘱、抢救危重病人和为危重病人上无创呼吸机……每个人忙得像一枚枚“陀螺”。按梁教授的说法“开始几天好忙好累,每天都要轮值夜班,经常凌晨上班,每天离开酒店差不多在外面11—12小时,白天都在补眠”。在这场夜以继日、分秒必争的战斗中,梁教授他们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诊治与护理,让一个又一个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据相关报道,截至3月6日,东7区累计收治患者78人,出院21人(痊愈出院15人,轻症转院6人)。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在国家卫建委督查组、协和医院多次抽检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梁教授还关注传染病防控机制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她的看法和建议:“穿脱防护服经过强化训练,人人过关不难,难点在坚持,不能松懈,否则就会失败,结果不仅自己防护失败,还会使整个医疗团队暴露于病毒感染的危险之中。”“演练防护服只是院感防疫防控知识学习的其中一部分,需要时加强训练即可掌握,主要是平时院感防控防疫意识和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为重要,每位医护平时接诊病人时要做到对病情蛛丝马迹病情的发现,抽丝剥茧,及时上报,尽到医生、医院防疫防控方面的责任”。她的建议,帮助盟省委进一步完善了提交省政协的“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的提案”。
3月20日,在援鄂医疗队员陆续启程返粤之际,梁教授和中山二院医疗队的战友们还坚守在武汉协和西院区的抗疫前线上,“协和西这里是最后撤离的,不过会比两神山医院早。”在被问及抗疫工作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事情时,对于40多天以来的忙和累,她并未提及半分,反而马上说,“我想讲一下为我们广东医疗队服务的保障医疗车队。”在她的叙述中,医疗队每天的工作情况有了更直观的展现:驻地和医院之间距离22公里,原本因为封路需要1小时车程,而后为方便医疗队出行专门调整了封路区域,车程缩短到了半小时;车队一开始每天往返22趟,后来根据医疗队上班时间增加到每天往返34趟;车队的师傅们都是公交车司机,每次接送任务前及完成接送任务后都要对车辆进行消毒,即使只有一位乘客也会执行严格的消毒……“我们因为不定时的加班和拖班会赶不上班车,保障车队还有应急援助车辆,随时电话联系即可马上接送,为夜间上下班的医护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尤其对于凌晨在寒冷的风雪中等车的我们是极大的帮助!”她细述着车队的工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这里有一对夫妻患者,70多岁,女儿生活在珠海,平时老两口相依为命。丈夫的病情减轻今天可以出院了,妻子的病情较重,但是非常担心双膝关节痛严重的老伴无人照料……希望通过我们的积极治疗,让阿姨尽快康复与老伴相聚。”梁教授还是继续分享着工作中的点滴,在她的叙述中,没有直面病魔的惊心动魄,却饱含温暖和力量,正是这样无数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防疫防控工作者看似平凡的逆行和坚守,汇聚成了最强大的力量。
感谢梁教授,感谢所有平凡而伟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