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学先锋战“疫”情 传承师者风范

时间 : 2020/03/11 来源 : 民盟广铁支部 字体

自古以来,师者的风范,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上。2020年春节前夕,打响了抗新冠肺炎的战役,在开学期间,作为教师,如何结合空中课堂线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传承师者风范,是每个老师新的研究课题。

传什么“道”?

以先锋模范做榜样。特殊时期,结合各种媒体报道,身边事例,让孩子想想自己平时春节做什么?家里亲人,如果是一线的医务人员,或者是一线工作者,他们做什么呢?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在班级QQ群,以各种方式,如做课件,写感受,画漫画,小视频展示等,在线交流。同时让他们关注一些小细节,看,一封封请愿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脸颊,一双双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一个个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就是这些白衣天使们,他们不畏危险,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全力救治患者。让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处处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好好学习,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巧妙延伸班级活动。我班平时就有“每周一星”主题活动。老师示范,到孩子们自主运用,这项活动旨在推荐各国、各领域、各阶层的精英,给孩子们树立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新冠肺炎肆虐的特殊时期,引导孩子们搜集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代表,作为 “每周一星”的分享,在班群特色班级活动分享时间,孩子们介绍了80多岁仍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钟南山院士,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而牺牲的李文亮医生等,老师适时引导,这样的英雄远不止这些,还有千千万万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普通医护人员,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我们的守护神,更是学习的榜样!合理延伸班级日常活动,让好思想、好的作风扎根心中。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利用铁一小携手战“疫”微故事集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当老师在寒假最休闲的时候,接到上级指示,就马上进入岗位。看,作为班主任的我,落实班级宣传工作、做好孩子心理疏导、指导好在线答疑、设计班级特色活动、提醒孩子做好自我防控、帮孩子们修改投稿习作等。除外,还有不少老师不仅搞好校园卫生的防疫,帮助区空中课堂录课,还要积极配合街道,完成各类信息收集的填报、人员的排查;更在小区做志愿者,在各卡点处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发放口罩、维护秩序……一项项工作的布置,一个个细节的落实,一次次真诚的沟通,一个个普通教师美丽的身影,竖起一面面鲜明的旗帜,为孩子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示范。

授什么“业”?(知识层面、做人层面)

在线辅导助查漏补缺。以空中课堂为依托,根据本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辅导。每天上午看完微课,下午利用在线辅导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如扩句和缩句微课时,我进行补充拓展,缩句里有时候一个名词前修饰词语有时不止一个,举例说明:一个在我们老家被称为“最美宝石”的的红石村的田间景色十分秀丽!用例子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又如遇到扩“历史人物”时,注意要吻合历史人物的外形或性格特点,不能乱加修饰词。还有像介绍修改病句的方法时,孩子们根据平时的测验和练习查缺,自主补充了“使、让”引发的缺主语的类型,并举例说明“通过这次运动会,使我们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个句子不完整,要去掉“使”,句子才有主语。这些在线知识的的查缺补漏,助孩子们全面复习,强化弱项,保持强项。

学科整合促知识拓展。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老师教学时,有效整合各学科的内容,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像做批注这节微课,除了上课老师介绍的符号批注方法外,我引导孩子回顾速记方法,里面有不同学科的特殊符号,比如:数学(%*$)、英语(字母,英文缩写)、科学(摄氏度)等。补充学习运用特殊符号,特殊方式进行批注。又如:在线上班级特色活动开展中,以“我眼中的冠状病毒”的为主题的交流中,除了对病毒的危害了解,还引导孩子结合数学的统计图表,把每天新闻中患冠状病毒人数的变化做统计。在郭秉承同学分享的有关细胞的内容,与初中生物课里的内容有关联,老师适时点拨,鼓励孩子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作为今后研究学习的方向,说不定会有能成为一位生物学家。通过各学科整合,孩子们知道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知识掌握要全面,不能偏科,只有不断地总结提升,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在线活动助身心健康。教师不但要关心孩子学习知识的掌握,好习惯的培养,更要关注身心的健康,能力的提升。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开学第一课,结合在线升旗仪式,让孩子们通过活动,培养热爱祖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既是一次思想教育,一次心理锻炼,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为此,先提醒孩子们穿戴整齐,戴好红领巾,做好笔记,看一下最近的相关报道。活动时家长用照片帮孩子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看着班群里展示的孩子们一张张庄严肃穆,或在电脑前,或在手机前,认真唱国歌、敬队礼的照片,很是感动。活动后,我用班级群引导孩子们利用空余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这特别的感受。看,一张张精美的课件、一个个小视频、一篇篇读后感,一幅幅画作,充分了解和认识有效杜绝疾病传染的方法;礼赞和学习先锋榜样,践行“学先锋,做先锋”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此时水到渠成,我再引导孩子结合报道,亲人的事例、自己的经历,把感受写下来,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果。这期间,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近20篇文章,《难忘的开学第一课》《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不一样的开学典礼》《不一样的春节》《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抗击疫情我们能赢》《团圆》《最美的“情话”》《离别,是为了下一次平安相聚》《假如我是新冠病人》《写给武汉小朋友的一封信》等,分别向南方都市报、岭南少年报、中国少年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有的已刊登。活动开展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做最棒的中国人,要管理好自己,做好自我防疫,不给他人添乱,要像英雄模范学习。这样的在线活动,助孩子们身心发展,学习能力也得到逐步提升。

解什么“惑”?

孩子的年龄与知识面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度的局限性,也注定了他们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如在情节设计这节微课。孩子们质疑老师举的是动作细节的例子,除了动作细节,内心独白、语言、神态是否也是细节表现的内容,我肯定了孩子们会动脑。同时,引发孩子们更深入思考,除了微课上介绍的推动情节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在孩子们没想到时,老师及时给提示,想想上学期课文《桥》,这样稍作点拨,孩子们迅速讨论,环境描写对情节也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此时老师再拓展课外看的作品,如悬疑类的犯罪小说,就很喜欢用这种方式,让读者身临其境。从答疑解惑活动中,孩子们知道学习要举一反三,方法绝对不止一个。要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成长!

停课不停学。作为教师的我,改变思维,改变教学方式,把原来的课室、操场换成家庭,从原来的黑板、课件变为手机、电脑、网络等更灵活的设备;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责任;变的是工作的形式,不变的是工作的要求。在孩子们眼中,在家长眼中,在疫情面前,教师的人格魅力,师者的风范就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体现。我们虽不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但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我们用行动证明:即便是最小的“螺丝钉”,也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用最真诚的语言,做着一项项细致的工作。学先锋战“疫”情,传承教师风范,看教师在行动!(作者系盟员、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教师范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