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关于加强粤东西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时间 : 2018/01/23 来源 : 参政议政处 字体

案由

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制约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要发展,关键在教育其中,高等教育更是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然而,土地占全省的70%、人口占全省50%的粤东西北地区只拥有全省近1/3的高校院士、杰青、“千人”等高端人才缺乏,尚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师团队与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严重制约了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

1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相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数量少,有些学校生师比达到21:1以上;缺乏高层次人才,除汕头大学外,其他高校还没有长江学者,珠江学者仅分布在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少数学科,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学术骨干比例小;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少,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落后于珠三角地区高校。

2、促进高校教师事业发展的优质平台数量少

粤东西北地区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少,仅有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嘉应学院等8所高校分布在6个地级市,全日制高职高专学校及民办学校数量显著低于珠三角地区;列入高水平大学学科项目建设的高校仅汕头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2家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科数量少,目前博士授权单位仅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3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教学科研团队数量少,粤西北地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零层次人才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导致吸引力不足。

3、人才引进渠道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引进人才考核指标不切实际

除汕头大学有特殊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外,粤东西北地区其他高校缺少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受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人才引进从面试到决定录用环节多,费时长;引进人才落户、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以及工资保险报批发放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人才引进后,学校往往只重视经费津贴的支持和职务职级的安排,忽视团队建设、科研助手配置相应科研条件的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的跟进,导致引进人才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于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此外,对于引进人才的考核指标存在急功近利倾向,过度重视聘期科研项目、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专利和科研成果考核,考核指标脱离办学条件和实际,使一些人才望而生畏

4、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不足,经济社会环境对人才缺少吸引力

由于是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拨款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缺少经费支持和地方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经费短缺尽管有些高校为省属或省管高校,但生均财政拨款于珠三角地区高校,教师收入低,人才引进困难,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区对人才吸引力远大于湛江校区。此外,多数高校远离省会中心城市,交通不便所在地文化教育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缺少技术转化和服务平台,就业创业环境差;缺乏优质中小学,引进人才子女难以享受优质教育服务层次人才创业及家属安置存在困难多人才引进难流失易。


建议

1、加大省里对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第一,建议省政府设立粤东西北地区高校人才引进专项和提供经费,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高校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优势特色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二,建议省教育厅和科技厅加大力度扶持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根据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优势专业、重点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建议省教育厅牵头,设立专项支持省内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水平大学与粤东西北高校结对,建立帮扶合作共建机制,促进省内高水平学科专业与发达地区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对接,对于相关高校在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优质研究生生源培养、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议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设立教学科研项目专项,对培养粤东西北地区青年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在教学科研成果评奖给予倾斜

第五,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政府加大对高校建设教学行政用房、实习实训基地的用地和经费支持,支持高校加快学校硬件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2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与管理机制

第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学校科学发展设置高层次人才考核指标,克服以项目、论文、成果和专利作为人才考核重点这一弊端,更多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对引进人才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第二,完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中,设立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按要求聘用高层次人才设置校内特殊关键岗位津贴,提升学术骨干待遇,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和学术骨干的基础作用

第三,完善教学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各类教学科研人员业绩提出最低要求并进行年度和聘期考核,完善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对业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营造人人追求学术进步和教学卓越的氛围。

3、建立引才绿色通道,完善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粤东西北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按照特事特办原则,支持高校快速、便利地完成人才引进工作,并及时按规定划拨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

第二,统筹制定地方政府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服务”机制,省政府督促粤东西地方政府制订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政策及执行规范,及时处理人才引进中的特殊问题

第三,支持粤东西北中心城市创建优质示范中小学,建立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与优学位对接机制,探索实施政府购买优质学位定向支持高校引进人才的制度

第四,探索欠发达地区高校或事业单位实施招聘岗位配额制,根据引进高层次人才需求预留一定数量招聘岗位,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配偶

第五,地方政府支持高校建设引进人才周转房和教师公寓,改善住房条件,吸引和留住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