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物资。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国防军工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我国天然橡胶及其关联产业的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7%。加强科学研究和全产业链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整体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仍大于6.5%,增量仍然很大,我国经济对天然橡胶需求仍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端、特种、专用、优质天然橡胶发展开创了更大空间。《中国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路线图》指出,我国将在2025年进入世界橡胶工业强国中级阶段,基本建成橡胶工业强国,满足军工制品、航空轮胎、专用密封制品、高弹减震橡胶等高、精、尖产品的需求市场。
我国从天然橡胶的种植、割胶生产和加工工艺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此外,政府对关键环节缺乏稳定的支持,对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研发的措施及投入也不足,2014年我国研发投入最大的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也仅投入约5000万美元的研发经费,仅为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的1/20。
根据我国天然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的实际情况,本建议提出国家应加强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链发展的科技问题的研究,具体建议如下:
(1)开展我国天然橡胶产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探索丰产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
针对天然橡胶增产、抗病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选育适合我国植胶环境特点、符合高端需求的新品种。进一步构建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加快橡胶树良种培育与推广。研究我国橡胶园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技术体系,开发轻简、高效的抗逆(抗寒、抗旱、抗风)高产栽培和灾后抚管技术。并按照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2)加强植胶生产机械化作业装备和技术研发,探索林下资源与橡胶木材资源开发及深加工技术的应用
由于目前天然橡胶采胶工作完全依赖手工劳动,人力成本大,因此开展植胶生产机械化作业装备和技术研发,尤其是针对占生产管理成本70-80%的采胶劳动,迫切需要研发省工高效的采胶技术、智能化采胶装备和配套技术,提升管理效率,节约成本。同时,通过加强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重点突破成龄胶园间作、林下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提高橡胶种植生产效益。对橡胶木材开展环保防腐防霉、阻燃处理、复合改性技术和相应改性设备,建成橡胶木材改性中试生产线,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家装材、户外材)研发,提高产业附加值。
(3)建立高性能天然橡胶表征评价体系和研发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天然橡胶胶乳质量普遍偏低,无法满足航空轮胎胶、高弹减震胶、军用、医用专用等特种胶对原材料的高性能化要求,研究天然橡胶分子结构、非橡胶组分以及两者形成的物理网络结构与天然胶乳基础原料及制造工艺、加工成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性能天然橡胶表征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围绕天然橡胶低碳绿色加工,开展天然胶乳低氨及无氨保存、生物快速凝固、太阳能干燥等技术的研发,通过提升干胶品质,使其达到军工用胶质量标准要求。同时,针对国产天然橡胶抗疲劳、耐热性差等问题,应从原材料生产环节入手,着重研究品种、产地、气候、栽培措施、采胶技术等对天然橡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头开展天然橡胶胶乳质量控制技术。
(4)重点支持开展天然橡胶重大研发专项
针对天然橡胶原料质量控制、高端用胶和特种胶制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攻关,政府应加大对研发专项的经费投入,设立天然橡胶重大研发专项,支持研发团队建设,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大幅降低我国国防军工、高端民用胶的国外依赖性,显著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力争在5-10年内,高端产品生产的天然橡胶原材料自给率达到50%;8-10年内,民航轮胎、高弹减震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30%。逐步提升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
(5)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建设国家天然橡胶科学研究中心
通过建立国家天然橡胶科学研究中心,整合资源,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天然橡胶新材料研发团队,着重开展天然橡胶栽培—种植—生物合成—加工—应用的系列研究,通过材料科学、作物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研究人员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天然橡胶基础理论,构建我国自主的天然橡胶科学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