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和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要求,我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营造良好的村居环境,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效,农村面源污染逐步降低。
但是农村面积大、范围广,涉及村民人口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工程,全省各地在各项工作努力推进过程中,进展不一,差别较大,尤为经济落后地区,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现象仍比较常见,边远地区食水难的问题仍存在。这不仅给基层农村社会、经济、村民素质等改善、提升带来诸多问题,也给全省环境治理,尤其是水源污染治理带来不少压力。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目前主要是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尤为突出。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2]2号)等文件精神以及省政府下达各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责任书(2012-2014)》工作任务要求,对农村垃圾治理,在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大力支付下,建设期间已投入大量资金,目前 “一县一(垃圾)场、一镇一(转运)站、一村一(收集)点”建设已基本铺开,“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模式也已逐步推进。
但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县或镇为统筹主体,县、镇级财政收入有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面对大面积的农村垃圾治理,大部分地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存在多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垃圾收集、清扫、运输等设施设备和配套建设滞后问题,而致使“收、集、运、处”不正常,常态化处理滞后。
二是欠缺运输费用,农村生活垃圾难以运到市级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置,造成只能就地进行简易填埋处理。
三是不少村委会和自然村缺少经济来源,无力承担聘请保洁员的经费。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上升,加上村民素质尚待提高,致生活垃圾随处掉弃,巷道、村边、河涌到处都成垃圾场。
2、农村改厕
自2009年起,国家每年拨出专款,对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进行补助,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居民改厕工作积极性,各地按照上级爱卫部门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农村改厕工作的健康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开展厕改的地方,农村粪便基本不再成为主要污染源,蚊蝇密度大幅度降低,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卫生水平,为村民不生病、少生病以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提质升级,保护了农村水资源的安全。
虽然农村改厕已开展多年,至今仍未完成农村改厕任务,究其原因:
一是经济薄弱,规划建设滞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一些边远地区的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对改厕资金的投入捉襟见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太多,即使是比较富裕的行政村,也往往重视对电力、通信、道路的投入,而忽视对非卫生厕所的改造。有的村庄在规划建设时,既没有预留适当的改厕空间,又没有规划统一的排污设施,导致农村改厕后期投入过大、想改又遇资金不足的尴尬局面。
三是国家从2014年起实行财权事权改革,取消了中央改厕项目补助,由此增加了困难农户改厕资金压力,挫伤了基层村民三级无害化改厕的积极性,造成大部分农村家庭厕水直排,导致污水横流。
3、“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省委、省政府及时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条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实施,能有效解决受益县市(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喝水难问题,切实改善受益地区农村生活饮水条件和卫生条件,有力保障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一是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比例偏少。根据省府办印发的《广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方案》、《广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2011~2020年》,全省共有93个县区列入规划,除6个采用示范建设和3个面上推进方式实施的县省级补助资金在40%~80%外,其余县市(区)目前采用面上整县推进方式,省级补助平均比例仅约占规划投资的11%,加上有村村通自来水任务的县市(区)大多为经济条件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县市(区),财政能力十分有限,地方实施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是列入村村通自来水规划的工程数量较多,且都是一些居住地分散、管路长、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硬骨头,实施时间紧,难度大。加上农村地区居民用水量普遍较少(往往每户月用水量只有3~5立方米,大部分仍采用抽取地下水或引山坑水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往往水厂规模较小,运营艰难,供水企业大多不愿建设经营。另外,省委省政府要求有关县市(区)在2018年前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因此各有村村通自来水任务的县市(区)在财力有限和建设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顺利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难度和资金压力十分大。
二、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建设是涉及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不仅是农村面上的问题,更是整体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农村垃圾、粪便等污染已成为江海流域的重要污染源。所以,省政府应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民生项目进行推进,按照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因此建议:在加大教育、培训基层群众,提升民众素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明确市、县、镇、村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建设,优化全省农村环境卫生。其中:
一是鉴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是不断上升,建议结合实际,继续加大省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扶持专项资金,切实地扶持各地(特别欠发达地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二是按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建议省财政给予各县(市)农村改厕项目资金支持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原先国家补助300元/户。并且给予各地爱卫部门改厕工作经费支持,用于加强对工作督导、培训和宣传,提升改厕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
三是加大对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省级补助,并建议补助标准调整为“在原面上推进方式省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增加经省审核、批复的实施方案投资的50%予以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