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汪华侨委员: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粤东西北农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建议

时间 : 2015/04/13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案由:

农村乡镇居民的就医欲望是很快解决病痛问题,但是基层技术力量不够,缺少高端医疗资源,各级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差不多,他们怎么可能留在基层看病?因此,囯家提出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的医改思路,这两年,为解决基层医疗水平低、卫生服务能力差,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粤东西北地区各市都出台了一些政策,在“强基层”、“建机制”两个方面加大了医改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清远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清府办〔2012〕133号)。《方案》实施以来,该市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的标准化建设,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2014年,又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的情况,对全市20家中心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和服务能力提升。但由于该市经济仍欠发达,财力有限,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工作还存在较大困难。

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进度。此次升级工作计划总投资6.8亿元,各级已投入1.5亿元,缺口5.3亿元。

二是医疗设备配置不齐全,部分医疗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医疗设备添置需求量较大。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城区大中型医院,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低,对高级医技人才缺乏吸引力,医务人员队伍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四是机制尚不健全。未形成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引导医疗资源向农村和基层流动的有效局面。

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对升级改造的每家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专项补助,以早日完成提升工程的建设目标,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目标。

二是给予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专项补助和维修费用,使其能及时更换更新使用年限较长、临近报废期的医疗设备,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置医疗设备压力。

三是进一步出台政策,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减少山区基层医务人才的流失。加大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带动力度。一方面,增加选派高级医技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的同时,帮带当地医务工作者提高诊治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医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各类针对性培训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特别是培训要针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人群以老年病、儿科疾病为主。探索由国家五部委联合实施的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每年或每隔几年招聘一次,打造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健康“兵营”,并形成“鲶鱼效应”,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是主流观点。

四是坚持以乡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夯实乡村卫生网底,切实建立制度,政策要向基层倾斜。如规定,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的执业范围可注册同一类别的2-3个专业,全科医师除注册全科医疗专业外,还可注册其他1-2个专业,使基层医生的职业发展有奔头;要把大医院同基层捆绑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增强上下联动,加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或三级医院和县医院的整合,即通过实行紧密型托管,真正将双向转诊落到实处,使基层病人该往上往上,该往下往下;基层也要加强自己的信息功能,县级数据库全部搭建起来,实现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联网,现在基本药物都是在基层使用,城市大医院不使用,就可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在基层开药,可以选择几十个品规的非基本药物,以缓解病人到大医院拿药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