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朱坚真委员:广东“十三五”规划应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方略与政策

时间 : 2015/04/02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区域差异理论和各国执政经验告诉我们,区域发展的绝对均衡在过去和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但非均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注意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否则会带来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生态、生理、心理、宗教、文化等一系列麻烦,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政权安全和国家组织动员能力等。改革开放37来广东党政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不懈努力,但区域间、城乡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与粤东西北的差距不断扩大,差距过大的消极后果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广东未来发展后劲、全国人均指标排队顺序,而且涉及省内主要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民居生活、社会安全问题,所以在即将制定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广东应在现有政策文件基础上重点突出可操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方略与政策。

建议省发改委、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院、高水平综合大学和民间智库,集思广益为编制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献计出力,吸收现有政策文件,着重研究我国六十项改革内容中有利于支持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突出可操作的转移财政支付、支撑地区协调发展的方略。

其次,针对当前广东不同区域发展差距,科学测定各地区生产总值、资本投入及财政收入水平,产业、技术及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发育、科技文化教育、人才、基础设施拥有量等差距;组织各方力量分析制约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障碍,包括省内各区域自然地理与资源禀赋,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与社会文化基础,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投资信贷结构、进出口结构,体制与机制等;充分认识加快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紧迫性。

第三,借鉴国际先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国内发展新常态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态势,根本上解决广东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需求,反思近几年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策略过程中的深圳模式、珠海模式、东莞模式、湛江模式得失。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实施联动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经验,借助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广东海陆一体化联动策略;借助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投资贸易最大便利;借助珠三角“双转移”,实现粤东西北要素自由流动;借助南海综合开发,实现蓝色强省目标;逐步形成高度现代化的港珠澳、粤东、粤西三个沿海经济核心区域和若干支点城市;切实加强点(港口、城市)线(通道)面(城镇群)联网建设,统筹海陆一体化、城镇化及社会化管理。

第五,总结产业转移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欠发达区域跨越式发展策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但产业转移要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为着力点,必须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产业转移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第六,切实研究和制定加强粤东西北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力度的策略。粤东西北贫困山区远低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十三五”规划必须真正加强粤东西北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力度,有科学可行的粤东西北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力度的总体思路及政策配置。

第七,研究和制定珠三角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与整体升级方略。加快珠三角区域内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很有必要,该区域内部也有欠发达村庄和困难群众,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