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何唯平委员:《重视标准化教育,在“一路一带”战略思想指引下,

时间 : 2015/03/31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标准化在促进贸易、交流及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之内,均存在着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跟不上实际需求的情况。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教育机构及产业界的重视。各个相关部门从推进标准学学科建设、动态构筑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加强标准化教育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增加标准化人才数量,提升人才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按照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改革创新、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标准化法制,夯实标准化基础;进一步强化标准管理,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增强标准实施效益;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提质增效升级,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进标准国际化,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中国企业、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法治理念下推进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建设,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加快构建各行各业先进标准体系,在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建设上先行先试,以先进标准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支撑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为全国全面推进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建设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的竞争是更高层次的竞争,更高的标准代表着更优的质量、更高的价值、更好的信誉、更广的市场。广东要抢抓当前机遇,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坚持标准引领、教育先行、创新驱动,以更高的标准提升珠三角各行业竞争力,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标准化教育对策

1.重视标准化教育,大力发展标准学学科的建设

    依据标准化原理、方法等知识体系,明确标准学科的内涵和研究内容,开展对标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探讨,构筑了标准化教育的理想模型。集最优秀的专业人才致力于从事标准化教材的编写、统筹工作。组建标准化管理学院,主要承担科研人员,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标准学学科的建设在社会上有广泛的需求,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及资金支持,同时标准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建立上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标准化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研究,培育壮大标准化研究机构等服务主体,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标准教育服务新业态。

    大力推进标准化学科建设,提高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完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各类标准化实用技能人才,加快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面向标准化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支持各类标准化研究机构承担科技计划和标准化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调动和激发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不断加强教育投入,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构建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的能力形成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过程。标准化人才需要兼具专业知识和标准化知识的多元知识体系,并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跨学科性,注重从基本理论、专业实习和本领域的实践等各个环节,解决能力形成中跨越大学到产业、专业到职业中的界限。基于这样的理念,借鉴发达国家国家的经验,从高校的正式教育到继续教育等不同的阶段,构建标准化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相关产业培养标准化人才奠定了基础。人才的需求最初均是来源于产业的需求,因此,在标准化教育方面,在继续教育阶段培养的起步也早于正规教育。

    开展标准化继续教育,鼓励政府与民间组织、学院等多部门以短期培训班、讲座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培训,其面对的对象是全社会,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各类科研机构、协会和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

    实现正式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充分结合,正式教育关注知识导向型的了解、学习,职业教育更多是技能导向型的学习实践和商业实践,使更多的教育对象具备了在标准化领域的就业能力。

   

3.具有国际视野,强力推动和促进标准化教育的国际合作

    国际化是标准化人才的重要属性,尤其是高层次的标准化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自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产业界、教育界和研究界成立了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Education about Standardization , ICES)以来,我国作为成员之一,与ICES之间建立了广泛和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承担了数次标准化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同时,与国际主要标准化机构和组织ISOIECITU等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我国还是标准化和合格评定教育战略项目(APEC Strategic Education Program on Standards and Conformance)、亚洲标准化教育合作计划(Asian Link Project on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s) 及欧盟亚洲标准化教育合作项目(EU Asia-Link project on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s)的积极参与者。通过这些会议和合作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主要标准化教育机构和国家的联系和交流,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在标准化教育的教学框架确立、教材建设、教学案例选择、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同步。

除了与国际上各标准化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之外,考虑到标准化人才所需知识的多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而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既需要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系统训练,更需要在专业教育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和实战演练,国内的各标准化机构应全面与国际接轨开设一系列旨在提升标准化人才国际性的培训。

二、以“一路一带”战略思想为指引,实施标准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广东国际标准化水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还不能与国际社会实际地位相匹配。这种落差必将影响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

1. 中国标准“走出去”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具体抓手 

 标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让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接受和采用中国标准,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具体抓手。 

标准是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单个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竞争逐步演变成所在行业的标准竞争,控制或影响标准的制修订成为市场竞争新的焦点,标准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地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分配更多利益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依托先进的技术标准掌控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权。 

标准竞争的胜利者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控制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创新方向,对国际市场产生广泛的控制力和行业领导力。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就是产业竞争的主导权,谁掌握了这一话语权,也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

同时,标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涌现中国标准,不断发出中国标准的声音,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国家形象。

2. 在“一路一带”的战略思路指导下,加快广东标准走出去步伐

广东是外贸经济大省,在“一路一带”战略思想指导下,可通过产品出口、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将中国标准打入国际市场,让国际市场接受中国的标准。力争实现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技术”,再到输出“规范标准”的跨越。由一个标准体系带动背后系列产品、技术、管理、设备的整体走出去,已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 

同时,应引入国际因素进入广东省标准化活动。跨国公司、国际标准化机构通过技术提供、标准联盟、标准化教育等途径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内标准化活动。他们的参与,使我国标准的国际性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已成为我国及我省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打造中国形象,形成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

3. 在“一路一带”战略思想指引下,不断优化标准化产业政策,以最优化的标准化战略融入“一路一带”

 在“一路一带”战略思想指引下,不断优化标准化产业政策,将标准政策提升到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平行的高度,强化其在引导产业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选择有国际竞争优势和外部性强的产业,率先突破,以国家及全省之力推进其标准制订和国际化,形成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坚实基础。在国内外市场营造使用中国标准的氛围,树立中国标准的国家形象,让国内外民众普遍知晓、认同、接受和使用中国标准。 

将标准内容引入对外政治经济谈判中,如“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中,强化中国标准输出、标准互认、区域标准共建等话题的讨论。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组建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水资源等国际重大问题上,宣传和推广中国标准。鼓励按照中国标准设计、施工的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在对外援助中,对能够认同、接受中国标准的受援国家,给予资金与项目上的倾斜。推动“中国标准”与“中国设计”、“中国生产”和“中国资本”的深度融合,全面带动中国产品与服务的整体出口。

采用国际市场认可的方式组织标准制定,运用国际规范术语进行表述,提供多种国际语言版本。推动国内标准化专业人员大规模进入国际标准化机构,从基层工作人员到机构领导层,立体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优先安排和鼓励“标准族”项目,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技术,针对整个产业链制定标准,在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标准输出的“联合舰队”,共同进入国际市场。

最后建议特别在利用“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和亚洲基础建设银行的融资平台,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公路交通和环保产业的行业的国家标准,优先国际标准及其国家标准,推动交通公路领域和环保产业优先发展、快速发展,也让生态文明从中国走向世界。

                            广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何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