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王晓华委员:关于解决我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建议

时间 : 2015/03/31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一、案由

当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矛盾、知识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以清远市为例)

1、农村教师年龄老化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专任教师8218人,45岁以上的为2855人,占比达34.74%。在农村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的占比达41.9%,问题更为突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地区很多年没有补充新的农村老师。如清远市清新区,自2008年起没有补充新的小学教师,2010年起没有补充新的初中老师。预计10年后,随着这一批农村教师退休潮的到来,农村学校将由于缺乏教师而无法正常运转。

2、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

全市现有村小138所,在校学生42393人;教学点376个,在校学生21289人。1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有387个,人数最少的教学点只有4名学生。只有1名教师的教学点有7个。如果按现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1.5,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16,则上述村小、教学点有的几乎配不上1名教师。

一方面,近年来清远市农村学生总数减少了约60%,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专任教师的在职人数总体上处于超编状态。然而对于山区和边远地区来说,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很多学校要保留小班额教学、甚至是实行复式班教学。教师队伍虽然超编,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人数仍然是不足,出现师资配置不齐,甚至是教师包班教学的现象。

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的缺编现象较严重,尤其是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的紧缺,影响了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学生无法接受与城市学生相同质量的义务教育,影响了农村学生的竞争力,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公平。

3、农村教师知识老化

由于农村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人数不足,若是他们外出参加进修和培训,学校很难安排人手顶岗,导致农村教师知识更新慢、知识老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此外,不少农村教师是由民师转正而来,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接受和运用新兴教育器材或设备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符合十八大的要求。当前,农村教育要均衡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关键在师资。要切实解决制约“强师兴教”工程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实际,创新举措,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每个教学点至少应配备2名教师。采取补充专任教师、教师走教和“班班通”的措施,实施远程同步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开齐开足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2、科学合理地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

    建议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配备特殊政策,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核定教师编制数,不以简单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同时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情况,适当增加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编制。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计划

湖北省为了推动学校体育学科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制定《湖北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要求全省三年内补充体育教师2000人。

建议借鉴湖北省的做法,实行全省统一配置,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师范毕业生,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地级市,再由各市统一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以迅速补充农村教师的新鲜“血液”。 

二〇一五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