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汪华侨委员:关于解决粤东西北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建议

时间 : 2015/03/31 来源 : 广东民盟网 字体

案由: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越来越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主要体现:

一是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以清远市为例,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专任教师8218人,45岁以上的2855人,占比34.74%。其中,45岁以上的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占比达41.9%,问题更为突出。

二是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以清远市为例,一方面,由于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近年来农村学生总数减少了约60%,导致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特别是小学专任教师总体上超编。对于山区和边远地区来说,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分散,要保留小班额教学,甚至要实行复式班教学,教师虽然超编,但总量仍然不足、师资配置不齐,出现了教师包班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缺编较严重。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紧缺,影响了素质教育。

    三是农村教师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由于教师不足,无人顶岗,农村教师很难外出参加进修和培训,因此知识更新难,知识老化日益严重。此外,不少农村教师是由民师转正而来,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能力低,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具体建议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符合十八大的要求。 当前,农村教育要均衡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关键在师资。要切实解决制约“强师兴教”工程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紧缺教师,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实际,创新举措,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为农村完小和教学点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每个教学点至少应配备2名教师。采取补充专任教师、教师走教和“班班通”,实施远程同步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开齐开足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 (二)科学合理地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以清远市为例,全市现有村小138所,在校学生42393人;教学点376个,在校学生21289人。1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有387个,人数最少的教学点只有4名学生。只有1名教师的教学点有7个。如果按现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21.5,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16,则上述村小、教学点有的几乎配不上1名教师。因此,建议省政府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配备特殊政策,根据班级数量和班额核定教师编制数,不以简单的“师生比”核定编制。同时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情况,适当增加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编制。

  (三)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计划。建议省政府参照湖北省的做法,实行全省统一配置,每年招收师范毕业生2000人,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地级市,由各市统一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连续实施3年,以迅速补充农村教师的新鲜“血液”。